寄家嚴及弟

十世孔宣聖,七世王文中。 根深實乃茂,源盛流斯豐。 此道自餘祖,默成隨污隆。 餘父承家學,發蘊開無窮。 過庭日詩禮,大儒誨餘宗。 敢不自惕厲,門階尚無從。 影響雖有見,作輟原非工。 行行向不惑,我友來嶺東。 十年重聚首,所說非昔同。 兩月甚開益,因之麻姑峯。 託病謝人事,專參近師翁。 目擊道已存,五日心融融。 絲毫無所縛,四體如乘風。 生機浡然出,左右原自逢。 始信學貴傳,匪傳錯施功。 立德苟不孤,響應如洪鐘。 用行舍則藏,何事輕王公。 友于倘同志,吾土回淳風。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孔宣聖: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稱爲聖人。
  • 王文中:可能指王陽明,明代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其學說爲「心學」。
  • 污隆:指世道的興衰。
  • 過庭:指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 惕厲:警惕自勵。
  • 作輟:指學習或工作的中斷。
  • 不惑:指四十歲,古人認爲人到四十歲,對世事有了透徹的理解,不再迷惑。
  • 開益:啓發和增益。
  • 麻姑峯: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個山峯。
  • 師翁:指老師或長輩。
  • 生機:生命的活力。
  • 浡然:旺盛的樣子。
  • 響應:回聲,比喻反應迅速。
  • 友于:指朋友。

翻譯

十代祖先是孔子,七代祖先是王陽明。根基深厚,果實自然茂盛;源頭旺盛,水流自然豐富。這個道理從我的祖先那裏傳承下來,默默地隨着世道的興衰而發展。我的父親繼承了家學,發掘了無限的知識。在家中,我每天接受詩書禮儀的教育,大儒們教導我的家族。我怎麼敢不警惕自勵,因爲家門還沒有建立起來。雖然有時能看到一些成果,但學習的中斷並不是真正的功夫。我即將到達不惑之年,我的朋友從嶺東來訪。十年後我們再次相聚,所談的內容與以往大不相同。這兩個月我得到了很多啓發,因此我前往麻姑峯。我以生病爲由謝絕了人事,專心參拜我的老師。我親眼所見,道已經存在,五天內心情愉悅。沒有一絲束縛,全身如同乘風而行。生命的活力旺盛地涌現,左右自然相逢。我開始相信學習貴在傳承,不是隨意施加的功夫。如果立德不孤獨,反應就會像洪鐘一樣迅速。用行舍則藏,何必輕視王公。如果朋友有相同的志向,我們的土地將回歸淳樸的風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學問傳承的自豪,以及對個人學習和修養的深刻反思。詩中,作者通過對家族歷史和家學的回顧,強調了學問傳承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個人成長的期待和對友情的珍視。詩的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通過對家族和個人的描繪,詩歌傳達了一種對學問和道德的尊重,以及對個人成長和友情的重視。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