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寫懷

萬國朝天賀履長,自慚多病後鵷行。 敢徒初服焚魚佩,未擬前賢制笏囊。 藥餌幾經階莢換,庭闈遙隔嶺梅香。 皇仁自識憐烏鳥,惟待題緘達建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日:冬至日。
  • 履長:指冬至節。
  • 鵷行:比喻朝官的行列。
  • 初服:未做官時的服裝。
  • 魚佩:古代官員佩帶的魚形飾物。
  • 笏囊:古代官員攜帶的笏板袋。
  • 階莢:臺階上的豆莢,比喻時間的流逝。
  • 庭闈:指父母居住的地方,代指父母。
  • 嶺梅香:嶺南的梅花香氣,這裏指遠離家鄉。
  • 皇仁:皇帝的仁慈。
  • 烏鳥:烏鴉,常用來比喻小人或不祥之物。
  • 題緘:在信封上題字。
  • 建章:指皇宮。

翻譯

在冬至這個節日,萬國來朝,慶祝這個長長的日子,我自愧因多病而退出了朝官的行列。我並不敢只是簡單地燒掉魚形的佩飾,也不打算效仿前賢製作笏囊。藥物和幾經更換的臺階上的豆莢,見證了時間的流逝,而我與父母居住的地方相隔遙遠,只能遙想嶺南梅花的香氣。皇帝的仁慈自然會憐憫我這樣的小人,我只等待着在信封上題字,將我的心意傳達至皇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因病退出官場後的自省與對家鄉的思念。詩中,「履長」、「鵷行」等詞語描繪了冬至節的盛況和詩人曾經的官場生涯,而「初服」、「魚佩」、「笏囊」則反映了詩人對過去身份的回憶與反思。後半部分通過「階莢」、「庭闈」、「嶺梅香」等意象,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遠離家鄉的感慨。最後,詩人寄望於皇帝的仁慈,希望能通過書信表達自己的心聲,體現了對皇權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期待。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