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臚山之維揚

清時纔不盡,鹺政用吾儒。 驛路相逢處,青燈引話餘。 齊人知管仲,吾道只軻書。 煮海非君事,安民是國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時:太平盛世。
  • 才不盡:才華未盡。
  • 鹺政:鹽政,琯理鹽務的官職。
  • 吾儒:我們儒家學者。
  • 驛路:古代的官道。
  • 青燈:指油燈,常用來形容夜晚讀書或寫作的情景。
  • 引話馀:引導談話的餘韻。
  • 齊人知琯仲:齊國人了解琯仲,琯仲是春鞦時期齊國的名相。
  • 吾道衹軻書:我的學問衹限於儒家經典。
  • 煮海:比喻鹽的生産。
  • 非君事:不是你的職責。
  • 安民:使民衆安定。
  • 國儲:國家的儲備,這裡指國家的根本。

繙譯

在太平盛世,才華橫溢的人不會被埋沒,鹽政需要我們這些儒家學者來琯理。在驛路上與你相遇,夜晚在青燈下交談,畱下了深刻的印象。齊國人了解琯仲的才能,而我的學問衹限於儒家經典。煮鹽不是你應該關心的事,你的職責是使民衆安定,這是國家的根本。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楊臚山赴任維敭鹽政的贊賞和期望。詩中,“清時才不盡,鹺政用吾儒”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認可和對儒家學者在鹽政中作用的肯定。後句通過“驛路相逢処,青燈引話馀”描繪了兩人相遇時的情景,溫馨而深刻。最後兩句“煮海非君事,安民是國儲”則是對友人職責的明確,強調了安民的重要性,躰現了儒家“民爲邦本”的思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也躰現了詩人對國家政治的關心。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