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好問

· 楊基
愛爾山城隱,柴門對縣衙。 酒資千畝苧,生計一園瓜。 雨步荷巾溼,風吟席帽斜。 時時扶短杖,看竹到東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翟好問:人名,詩中的主人公。
  • 柴門:用樹枝編扎的簡陋的門。
  • 酒資:指買酒的錢。
  • (zhù):苧麻,這裏指苧麻種植。
  • 生計:生活的方式或手段。
  • 荷巾:指荷葉製成的帽子。
  • 席帽:用草蓆製成的帽子。
  • 短杖:短的手杖。

翻譯

我愛這個山城的隱居生活,我的柴門正對着縣衙。 千畝苧麻爲我提供了買酒的錢,一園瓜果是我的生計來源。 雨中漫步,荷葉帽溼透了,風中吟詩,草蓆帽斜斜地戴在頭上。 我常常拄着短杖,走到東家去看竹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隱居山城的生活場景,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具體的細節,展現了主人公翟好問的田園生活和閒適心境。詩中「柴門對縣衙」一句,既顯示了隱居的寧靜,又隱含了對世俗的疏離感。後文通過對苧麻和瓜果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雨步荷巾溼、風吟席帽斜的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在自然中的悠閒與自在。最後,扶短杖看竹的情景,更是將隱居生活的恬淡與高雅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楊基

楊基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闢爲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於役所。與高啓、張羽、徐賁稱吳中四傑。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