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元白侍御巡茶馬

· 楊慎
漢家六郡防秋野,秦地長城限諸夏。 單于自款幕南庭,天子非貪大宛馬。 柱史東臺獬豸冠,霜威北塞鬥牛寒。 衛青驃騎尋常足,充國屯田什一寬。 隴頭流水停嗚咽,朔吹先春飄惠澤。 好繼周書王會圖,休翻樂府關山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六郡:指漢代邊疆的六個郡,即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 防秋:指秋季邊防。
  • 秦地:指古代秦國之地,即今陝西省一帶。
  • :界限,邊界。
  • 諸夏:指中原地區。
  • 單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稱號。
  • :歸順,投降。
  • 幕南庭:指匈奴的南部地區。
  • 天子:皇帝。
  • 非貪:不是爲了貪圖。
  • 大宛馬:古代西域大宛國出產的良馬。
  • 柱史:古代官名,此處指李元白。
  • 東臺:指東都洛陽的官署。
  • 獬豸冠:古代官員的禮帽,象徵公正。
  • 霜威:嚴寒的威力。
  • 北塞:北方的邊塞。
  • 鬥牛:星宿名,此處指寒冷的天氣。
  • 衛青:漢代名將。
  • 驃騎:古代將軍的稱號。
  • 尋常足:足夠,滿足。
  • 充國:充實國家。
  • 屯田:古代軍事制度,士兵在邊疆耕種以自給。
  • 什一寬:十分之一,指稅收的寬鬆政策。
  • 隴頭:隴山之巔。
  • 朔吹:北風。
  • 惠澤:恩惠,恩澤。
  • 周書王會圖:指周代的文獻記載,描述諸侯朝見天子的盛況。
  • 樂府:古代音樂官署,也指其採集的民歌。
  • 關山月:樂府古題,多描寫邊塞生活。

翻譯

漢家的六個邊郡在秋天加強防禦,秦地的長城劃分了中原與外族的界限。匈奴的單于自願歸順,天子並不是爲了貪圖大宛的良馬。李元白侍御作爲東臺的柱史,戴着象徵公正的獬豸冠,他的威嚴如同北塞的嚴寒。他的才能足以媲美古代名將衛青,他的政策寬鬆,如同屯田制度中的什一稅。隴山之巔的流水停止了嗚咽,北風吹來了春的恩澤。希望你能繼續記錄周代的盛況,不要只是吟唱邊塞的哀歌。

賞析

這首詩是楊慎爲送別李元白侍御巡茶馬而作,詩中通過對漢家六郡、秦地長城等歷史地理的描繪,展現了邊疆的遼闊與歷史的厚重。詩中讚揚了李元白的才能與威嚴,將其比作古代名將衛青,並期望他能帶來春的恩澤,繼續記錄國家的盛況,而不是沉溺於邊塞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