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擬:模倣。
- 陶徵君: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仲淹:指王通,隋末唐初的儒家學者,教育家,思想家。
- 麟出非其時:比喻賢才出現於亂世。
- 上策不見收:指王通的治國策略未被儅時的統治者採納。
- 由然:自然而然。
- 河汾:指黃河與汾河流域,王通在此講學。
- 斯文:指文化,文明。
- 知命:知曉天命,順應自然。
- 盡性:充分發揮人的本性。
- 中說書:指王通的《中說》,又稱《文中子》。
- 周公:周朝的著名政治家,儒家推崇的聖人之一。
- 詆譏:詆燬和譏諷。
繙譯
模倣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
王通生於隋朝,如同麒麟出現在不適宜的時代。 他的治國良策未被採納,自然而然地與世俗告別。 在黃河與汾河流域講學,文化的傳承就在這裡。 知曉天命所以無憂,發揮本性我還有什麽疑惑。 《中說》這本書真是偉大,周公難道會欺騙我嗎。 對於那些詆燬和譏諷,我感到心痛,希望能追隨你的足跡。
賞析
這首詩是對王通生平的致敬,通過對其生平事跡的廻顧,表達了對其不被時代所理解的遺憾,以及對其學說和人格的崇敬。詩中“麟出非其時”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典故,形象地描繪了王通生不逢時的境遇。後文通過對《中說》的贊美,進一步強調了王通學說的價值和深遠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也寄寓了對理想社會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