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金沙江

· 楊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驛樓東畔闌干曲。 江聲徹夜攪離愁,月色中天照幽獨。 豈意飄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 江聲月色那堪說,腸斷金沙萬里樓。
拼音

注釋

嘉陵:江名,嘉陵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秦嶺,到重慶市注入長江。 驛樓:住宿的地方,這裏指金沙江巡檢司衙門的房子。 欄干曲:指詩人焦躁不安地等待,所以欄干的每箇曲折轉換之處,都到過了的意思。曲,指欄干所圍成的形狀。辛棄疾的《滿江紅》裏末句“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干曲。”何應龍《清曉》:“畫樓十二欄干曲,春在珠簾第幾重。” 瘴海:指南方有瘴氣之地。《舊唐書·蕭遘徐彥若等傳論》:“逐徐薛於瘴海,置綮樸於巖廊。”唐·盧綸《夜中得循州趙司馬侍郎書因寄回使》詩:“瘴海寄雙魚,中宵達我居;兩行燈淚下,一紙 嶺 南書。”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詩:“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墮南州瘴海間。”

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35年)被謫貶戍邊的狀元郎楊愼,從雲南回四川省親,第一次渡過金沙江,在金沙江巡檢司衙門借宿,入夜聽金沙江水波濤滾滾,難以入眠,遂於案頭吟出了《宿金沙江》,給後人畱下了這首描寫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的傳世詩作。這滾滾的金沙江水使楊狀元發泄出了謫戍邊陲的一腔哀怨,以昔非今比的旅行思緒相對照。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