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宜之處士隱雅宜山守先人塋與某先隴爲鄰承寄柳道傅太常所撰其墓銘見示因詩奉酬

· 虞堪
雅宜山在玉遮東,聯絡諸峯遠望中。 一自佳城封馬鬣,常時神氣接鴻濛。 穹碑述德金門彥,高隱承家白髮翁。 我亦欲歸從杖屨,共歌擊壤樂淳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雅宜山:山名,位於玉遮山東。
  • 玉遮: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佳城:指墓地。
  • 封馬鬣:指墓地周圍種植的樹木,形似馬鬃。
  • 鴻濛:指天地未開時的混沌狀態,這裏比喻高遠、神祕。
  • 穹碑:高大的石碑。
  • 金門彥:指有才華的士人。
  • 高隱:指隱居的高士。
  • 杖屨:指行走,這裏比喻隱居生活。
  •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戲,這裏比喻安逸的生活。
  • 淳風:淳樸的風俗。

翻譯

雅宜山位於玉遮山的東面,連接着遠處的衆多山峯。自從那片美麗的墓地被樹木環繞,我時常能感受到那神祕的氣息。高大的石碑上刻着有才華的士人的德行,白髮的老者繼承了隱居的家風。我也想回到這樣的生活中,與你一起,共同享受擊壤遊戲帶來的淳樸樂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雅宜山的景色和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雅宜山在玉遮東,聯絡諸峯遠望中」展現了山川的壯闊,而「一自佳城封馬鬣,常時神氣接鴻濛」則通過墓地的景象,傳達出對先人的敬仰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後兩句「我亦欲歸從杖屨,共歌擊壤樂淳風」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和對淳樸風俗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虞堪

元末明初蘇州府長洲人,字克用,一字勝伯。元末隱居不仕。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好詩,工山水。洪武中爲雲南府學教授,卒官。有《希澹園詩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