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山水圖送宋汝勤赴安州學正次劉學士韻

安州我舊遊,風景如看畫。黌宮清絕隱林塘,別構茅亭芳樹下。 諸生幽抱此傾寫,舞雩詠歸同雅雅。君拜新恩教此州,官清地僻心境幽。 榱桷棟樑收拾遍,大手還修五鳳樓。嗟我別來今幾載,披圖猶認舊滄洲。 今日題詩送君去,明日空望停雲天際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黌宮(hóng gōng):古代的學校。
  • 舞雩(yú):古代祭祀時的一種舞蹈。
  • 詠歸:歌頌歸隱。
  • 榱桷(cuī jué):屋檐的椽子。
  • 五鳳樓:古代的一種樓閣,常用於比喻文采斐然的地方。
  • 滄洲:指水邊的地方,常用來比喻隱居之地。
  • 停雲:比喻思念之情,如雲停不前。

翻譯

安州是我曾經遊歷過的地方,那裏的風景美得就像畫一樣。學校清幽至極,隱藏在林塘之間,還有一座茅草亭子建在芳香的樹下。學生們在這裏傾訴他們的幽靜情懷,跳着舞雩的舞蹈,歌頌歸隱的生活,和諧而優雅。你接受了新的任命,去教書於這個州,那裏官職清閒,地方偏僻,心境寧靜。你將收集所有的榱桷棟樑,用你的大手重新修建五鳳樓。我感嘆自己離開這裏已經幾年了,看着這幅畫,我仍然能認出舊時的滄洲。今天我題詩送你離去,明天我將空望着天際的停雲,思念着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安州的美景和學校的寧靜氛圍,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捨和對往昔時光的懷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黌宮」、「舞雩」、「五鳳樓」等,展現了作者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和對友人才華的讚賞。末句「明日空望停雲天際頭」深情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語言優美,意境深遠。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