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謝雪坡防禦出郭團練

· 楊基
朝催築城夫,暮點團結兵。 民民皆動搖,一日十數驚。 所賴官長賢,撫勞得衆情。 防禦出郊來,父老拜且迎。 垂髫及戴白,羅列車下聽。 官家百萬師,自足與寇爭。 汝自守汝鄉,汝自保汝生。 閒暇苟不虞,倉卒恐見傾。 我當徼汝勞,薄爾賦稅徵。 父老共感激,闐然動歡聲。 旌旗洎甲矛,五色稍鮮明。 豈惟備抄掠,大敵固可嬰。 問君何能然,子弟衛父兄。 平川雨初收,馬嘶鼓厓厓。 相送不同往,極目秋鷹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垂髫:指兒童,因兒童未束髮,頭髮下垂。
  • 戴白:指老年人,因老年人頭髮多已變白。
  • 闐然:形容聲音大而雜。
  • :求取,這裏指請求。
  • 厓厓:形容鼓聲。

翻譯

早晨催促人們築城,傍晚則點集民兵。百姓們都感到不安,一天之內多次驚慌。幸虧有賢明的官員,安撫和慰勞,贏得了民衆的心。防禦官員出城來,父老們迎接並拜謝。無論是兒童還是老人,都聚集在車下聆聽。官家的百萬大軍,足以與敵人抗爭。你們只需守衛自己的家鄉,保護自己的生活。如果平時不做好準備,一旦緊急情況發生,恐怕會遭受重創。我會請求你們的辛勞,減輕你們的賦稅負擔。父老們都非常感激,歡聲雷動。旗幟和甲矛,五顏六色,更加鮮明。不僅是爲了防備小規模的掠奪,即使是強大的敵人也能抵抗。問你爲何能做到這樣,因爲子弟們保衛着父兄。平川上的雨剛剛停,馬在嘶鳴,鼓聲陣陣。我不能與你同去,只能遠遠地目送,秋天的鷹在空中橫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地方防禦的情景,通過對比百姓的驚慌與官員的安撫,展現了官員的賢明和對民衆的關懷。詩中,「垂髫及戴白,羅列車下聽」一句,生動地描繪了百姓對官員的信任和期待。後文通過官員的承諾和父老的感激,傳達了一種團結一心、共御外敵的精神。結尾的「相送不同往,極目秋鷹橫」則帶有一種壯志未酬的悲壯情懷,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注。

楊基

楊基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闢爲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於役所。與高啓、張羽、徐賁稱吳中四傑。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

楊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