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蟬
眉庵四十未聞道,偶於世事無所好。
尋常惟看東家竹,屈指十年今不到。
微軀之外無長物,寒暑一裘兼一帽。
妻孥屢嘆升斗絕,不獨無煙亦無竈。
身輕自笑可駕鶴,眼明豈止堪窺豹。
人情世故看爛熟,皎不如污恭勝傲。
有瑕可指未爲辱,無善足稱方入妙。
此意於今覺更深,靜倚南風聽蟬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眉庵:楊基的別號。
- 聞道:領悟道理,這裏指達到某種精神境界。
- 長物:多餘的東西。
- 駕鶴:比喻超脫塵世,自由自在。
- 窺豹:比喻見識有限,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 皎不如污:光明正大不如污穢卑鄙,意指世事複雜,純潔不如圓滑。
- 無善足稱:沒有值得稱讚的善行。
翻譯
我楊基四十歲了還未領悟大道,對世間事也無所偏好。平常只喜歡看東家的竹子,屈指一算,已有十年未曾踏足那裏。我除了身體之外別無長物,只有一件破裘和一頂舊帽抵禦寒暑。妻子兒女屢次嘆息生活困頓,不只是沒有煙火,連竈臺也沒有。我自笑身體輕盈得彷彿可以駕鶴飛翔,眼睛明亮得足以窺見豹子的一部分。人情世故看得爛熟,光明正大不如污穢卑鄙,恭敬勝過傲慢。有瑕疵可以指出不算恥辱,沒有值得稱讚的善行纔是真正的妙境。這些感悟如今更加深刻,我靜靜地倚在南風中,聆聽蟬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楊基對世事的超然態度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眉庵四十未聞道」一句,既是對自己未能達到精神境界的自嘲,也透露出對世俗的不屑。通過對比自己的清貧與世事的複雜,楊基展現了一種超脫和洞察,認爲真正的妙境在於內心的平靜和滿足,而非外在的繁華和讚譽。最後,靜聽蟬噪的描寫,更是將這種超然物外的心境推向了高潮,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