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

· 楊基
韝鷹斂六翮,棲息如鷦鷯。 秋風颯然至,聳目思凌霄。 英雄在承平,白首爲漁樵。 匪無摶擊能,不與狐兔遭。 長星亙東南,壯士拭寶刀。 落落丈夫志,悠悠兒女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鞲鷹:鞲(gōu),指皮革制成的臂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動作;鞲鷹即指被束縛的鷹。
  • 歛六翮:歛(liǎn),收起;六翮(hé),指鳥類翅膀上六根主要的羽毛,代指翅膀。
  • 鷦鷯:一種小鳥,比喻隱居或小官。
  • 颯然:形容風聲。
  • 承平:指社會安定,太平無事。
  • 漁樵:漁夫和樵夫,泛指隱居生活。
  • 摶擊:摶(tuán),捏成團;摶擊,指搏擊,比喻施展才能。
  • :貫穿,連緜不斷。
  • 落落:形容胸懷坦蕩,志曏遠大。
  • 悠悠:形容悠閑自在,無所作爲。

繙譯

被束縛的鷹收起翅膀,棲息得像一衹小鷦鷯。鞦風颯颯地吹來,它睜大眼睛,思緒飛曏高遠的雲霄。英雄在太平盛世中,直到白發蒼蒼也衹能做漁夫和樵夫。竝非沒有搏擊的能力,衹是遇不到狐狸和兔子這樣的對手。長星橫貫東南天空,壯士擦拭著寶刀。胸懷坦蕩的大丈夫志在四方,而那些悠閑自在的兒女們則無所事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鞲鷹的比喻,表達了英雄在太平盛世中無法施展抱負的無奈。詩中,“鞲鷹歛六翮”形象地描繪了英雄被束縛的狀態,而“鞦風颯然至,聳目思淩霄”則突顯了英雄內心的渴望和壯志。後文通過對“英雄在承平,白首爲漁樵”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最後兩句“落落丈夫志,悠悠兒女曹”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英雄與庸碌之輩的差別,表達了詩人對英雄壯志難酧的深切同情和對時代的不滿。

楊基

楊基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闢爲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於役所。與高啓、張羽、徐賁稱吳中四傑。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