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戊寅: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龍門:地名,可能指某個具有歷史或文化意義的地點。
- 磐踞:佔據,存在。
- 崔嵬:形容山勢高大險峻。
- 籟(lài):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水聲等。
- 雲堞:雲霧繚繞的城牆。
- 四愁:指張衡的《四愁詩》,表達了對時侷的憂慮。
- 九辨:指宋玉的《九辨》,表達了對國家衰敗的哀愁。
- 芳萸:一種植物,常用於重陽節珮戴以避邪。
- 豔菊:色彩鮮豔的菊花,重陽節的象征。
繙譯
江山之地已存在千年,風雨中高聳的百尺台。 鞦霜使樹林搖落,發出自然的聲響,雲霧繚繞的城牆在晨光中顯現。 張衡的《四愁詩》多表達望而不得的阻隔,宋玉的《九辨》則引發對衰敗的哀思。 望遠登高,聊以自慰,芳萸與豔菊,雖美卻也催人老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重陽節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個人境遇的思考。詩中“江山磐踞千年地”一句,既展現了歷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後文通過對張衡和宋玉作品的引用,進一步抒發了對時侷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結尾的“芳萸豔菊漫相催”則巧妙地將節日的喜慶與人生的無常相結郃,增添了詩意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