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 己丑新正

· 楊慎
甚矣吾衰,嘆天涯歲月,何苦頻催。奈霜毫種種,三千盈丈,丹心炯炯,一寸成灰。三徑秋荒,五湖天遠,儒術於吾何有哉。君知否,盼行雲不住,流水難回。 寂寥誰與徘徊。好事者、惟輸麴秀才。恁昏花老眼,底須窺牖,支離病腳,最怯登臺。思發花前,人歸雁後,百感中來強自裁。狂歌好,只清風和我,明月休猜。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蘇軾詞《沁園春·孤館燈青》爲正體,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
  • 己丑新正:己丑年(可能是指1589年)的新年。
  • 霜毫:指白髮。
  • 炯炯:形容眼神明亮。
  • 三徑:指隱士的居所。
  • 五湖:泛指江湖,比喻遠離塵世。
  • 麴秀才:指酒,古代傳說中酒有麴生、麴秀才之稱。
  • :窗戶。
  • 支離:形容身體衰弱,不完整。
  • :控制,抑制。

翻譯

我已老態龍鍾,感嘆這天涯歲月,爲何如此頻繁地催人老去。白髮已多,心懷赤誠卻如灰燼。秋天的庭院荒蕪,江湖遙遠,儒家的學問對我又有何用呢?你可知道,我期盼的行雲無法停留,流水也無法迴轉。

在這寂寥中,誰能與我共徘徊?只有那愛酒的人,才能理解我。老眼昏花,何必再窺視窗外,病弱的腳步,最怕登上高臺。花未開時已思歸,雁歸人後更思歸,百感交集中勉強自控。我狂歌一曲,只有清風伴我,明月無需猜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逝的無奈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通過「霜毫」「丹心」等意象,描繪了作者老去的形象和內心的堅持。詞中「三徑秋荒,五湖天遠」反映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結尾的「狂歌好,只清風和我,明月休猜」則展現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整首詞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楊慎晚年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