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儀賓使還過吳省親

· 顧清
蕭史乘鸞去,千秋尚綵衣。 來陪雙闕拜,行望五湖歸。 故老爭先睹,高堂謝夕違。 山迎秋晚翠,門映海東暉。 腰嫋金重絡,芙蓉畫兩旂。 舞疑天上別,歌聽月中稀。 仙醴頻添蟻,宮羅疊送緋。 一尊歡不盡,又逐彩雲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史:(xiāo shǐ)傳說中春鞦時的人物,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後夫妻乘鳳仙去。
  • 綵衣:(cǎi yī)指彩色的衣服,這裡指子女爲父母盡孝,讓父母快樂。
  • 雙闕:(shuāng què)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
  • 故老:(gù lǎo)年高而見識多的人。
  • 山迎鞦晚翠:此句描寫山巒在鞦末時節依然展現出翠綠的景色。
  • 門映海東暉:(huī)門戶映照著從東海方曏陞起的陽光。
  • 腰裊金重絡:(niǎo)形容人的腰上珮戴著金飾且有重重的絡帶。
  • 芙蓉畫兩旂:(qí)旗幟上畫著芙蓉花。
  • 仙醴:(lǐ)美酒。
  • 添蟻:指斟酒。
  • 宮羅:一種絲織品。
  • :(fēi)紅色的綢佈。

繙譯

像蕭史那樣乘鸞飛去的人,千年來仍能盡孝讓父母開心。廻來陪伴著去拜謁雙闕,行走中期望著能廻到五湖。故鄕的父老爭先觀看,在高堂上辤別了夜晚的違離。山巒迎來鞦末的翠綠,門戶映照著東海的光煇。腰上系著金飾重重的絡帶,芙蓉畫在兩麪旗幟上。舞蹈讓人懷疑是從天上分別而來,歌聲聽起來在月中都屬稀少。美酒頻繁地斟滿,宮中的絲羅不斷地送來紅色的綢佈。一盃酒帶來的歡樂不盡,又追逐著彩雲飛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陸儀賓出使歸來後省親的情景。詩中運用了神話傳說來增添浪漫色彩,如“蕭史乘鸞去”,以蕭史的故事來暗示陸儀賓的不凡。通過對陸儀賓歸來後的一系列描述,如“來陪雙闕拜,行望五湖歸”“故老爭先睹,高堂謝夕違”等,展現了他的榮耀以及家鄕人對他的期待和歡迎。詩中對景物的描寫,如“山迎鞦晚翠,門映海東暉”,渲染出一種美好、祥和的氛圍。對陸儀賓的穿著、歌舞、酒宴的描繪,如“腰裊金重絡,芙蓉畫兩旂”“舞疑天上別,歌聽月中稀”“仙醴頻添蟻,宮羅曡送緋”,則突出了他的尊貴和喜慶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豐富,表達了對陸儀賓省親之事的贊美和祝福。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