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儀賓使還過吳省親
蕭史乘鸞去,千秋尚綵衣。
來陪雙闕拜,行望五湖歸。
故老爭先睹,高堂謝夕違。
山迎秋晚翠,門映海東暉。
腰嫋金重絡,芙蓉畫兩旂。
舞疑天上別,歌聽月中稀。
仙醴頻添蟻,宮羅疊送緋。
一尊歡不盡,又逐彩雲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史:(xiāo shǐ)傳說中春秋時的人物,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後夫妻乘鳳仙去。
- 綵衣:(cǎi yī)指彩色的衣服,這裏指子女爲父母盡孝,讓父母快樂。
- 雙闕:(shuāng què)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上的樓觀。
- 故老:(gù lǎo)年高而見識多的人。
- 山迎秋晚翠:此句描寫山巒在秋末時節依然展現出翠綠的景色。
- 門映海東暉:(huī)門戶映照着從東海方向升起的陽光。
- 腰嫋金重絡:(niǎo)形容人的腰上佩戴着金飾且有重重的絡帶。
- 芙蓉畫兩旂:(qí)旗幟上畫着芙蓉花。
- 仙醴:(lǐ)美酒。
- 添蟻:指斟酒。
- 宮羅:一種絲織品。
- 緋:(fēi)紅色的綢布。
翻譯
像蕭史那樣乘鸞飛去的人,千年來仍能盡孝讓父母開心。回來陪伴着去拜謁雙闕,行走中期望着能回到五湖。故鄉的父老爭先觀看,在高堂上辭別了夜晚的違離。山巒迎來秋末的翠綠,門戶映照着東海的光輝。腰上繫着金飾重重的絡帶,芙蓉畫在兩面旗幟上。舞蹈讓人懷疑是從天上分別而來,歌聲聽起來在月中都屬稀少。美酒頻繁地斟滿,宮中的絲羅不斷地送來紅色的綢布。一杯酒帶來的歡樂不盡,又追逐着彩雲飛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陸儀賓出使歸來後省親的情景。詩中運用了神話傳說來增添浪漫色彩,如「蕭史乘鸞去」,以蕭史的故事來暗示陸儀賓的不凡。通過對陸儀賓歸來後的一系列描述,如「來陪雙闕拜,行望五湖歸」「故老爭先睹,高堂謝夕違」等,展現了他的榮耀以及家鄉人對他的期待和歡迎。詩中對景物的描寫,如「山迎秋晚翠,門映海東暉」,渲染出一種美好、祥和的氛圍。對陸儀賓的穿着、歌舞、酒宴的描繪,如「腰嫋金重絡,芙蓉畫兩旂」「舞疑天上別,歌聽月中稀」「仙醴頻添蟻,宮羅疊送緋」,則突出了他的尊貴和喜慶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豐富,表達了對陸儀賓省親之事的讚美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