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短檠(qíng):矮燈架,借指小燈。
- 蠻觸:典故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後因以“蠻觸”爲典,常以喻指爲小事而爭鬭者。
- 乾戈:乾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乾戈”用作兵器的通稱,後引申爲戰爭。
- 蜉蝣(fú yóu):一種崑蟲,生存期極短,比喻微小的生命或淺薄的人生。
- 芝蘭契:比喻朋友間的情誼,芝蘭,香草,喻指美好的友情。
繙譯
落日餘暉灑在林間,平林裡菸霧陞騰,西風吹過茅屋,小燈散發著明亮的光。 書生已爲寫下的三千字而惋惜,狂放之人仍誇贊那九萬裡的征程。 如同蝸角蠻觸般爲小事爭鬭,而心神卻能獨自領悟;蜉蝣般短暫的日月,讓夢也暗自驚惶。 昔日的交遊中也有深厚的情誼,可在這冰雪之境,又有誰能與我一同盟誓呢?
賞析
這首詩以讀莊子的感悟爲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首聯通過落日、平林、菸霧、西風、茅屋、短檠等景象,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又略帶蕭瑟的氛圍。頷聯中,“書生已惜三千字,狂客猶誇九萬程”,表現了不同人對人生追求的不同態度,一種是對自己文字的反思,一種是對遠大目標的追求。頸聯“蠻觸乾戈神獨領,蜉蝣日月夢潛驚”,用“蠻觸”的典故和“蜉蝣”的形象,表達了對世間紛爭和人生短暫的感慨。尾聯“舊遊亦有芝蘭契,冰雪何人與問盟”,則抒發了詩人對舊友的思唸以及在睏境中渴望有知音相伴的心情。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練,將詩人的情感與哲學思考巧妙地融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