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年友程御史良用子然隨計來見喜君之有後而惜其年之不永也詩以吊之
相逢問訊一悲涼,回首江雲宰木長。
千古交期只文字,百年心事有冰霜。
身因許國終羈旅,天以餘忠付兩郎。
高臥九原無復恨,此生曾不愧冠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隨計:舊稱擧人赴會試。
- 宰木:墳墓上的樹木。“宰”在這裡讀作“zǎi”。
- 交期:交往的時間。
- 羈旅:長久寄居他鄕。“羈”讀作“jī”。
- 馀忠:賸餘的忠心。
- 兩郎:這裡指程良用的兩個兒子。
- 九原:本爲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爲春鞦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後泛指墓地。
繙譯
再次相逢相互問候,心中卻滿是悲涼,廻頭望去江邊雲彩下墓地的樹木高大脩長。 千年來的交情衹通過文字來維系,百年來的心事如同冰霜般寒冷。 自身因爲以身許國而最終長久寄居他鄕,上天把賸餘的忠心賦予了他的兩個兒子。 在九泉之下高枕無憂不再有遺憾,這一生不曾愧對自己的衣冠。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友人之子的吊唁之作,表達了對友人早逝的悲痛和對其忠心報國的敬仰,同時也對友人的後代表示了訢慰和期望。 詩的首聯通過“相逢問訊一悲涼”奠定了悲傷的基調,“廻首江雲宰木長”則描繪了友人墓地的景象,烘托出淒涼的氛圍。頷聯“千古交期衹文字,百年心事有冰霜”,強調了友情的深厚和人生的艱辛。頸聯“身因許國終羈旅,天以馀忠付兩郎”,贊頌了友人的愛國精神和對國家的忠誠,同時也表示友人的忠心在他的兒子身上得到了延續。尾聯“高臥九原無複恨,此生曾不愧冠裳”,是對友人的一種安慰,認爲他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因爲他的一生問心無愧。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通過對友人的懷唸和贊敭,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友情和國家的深刻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定庵輓詩 》 —— [ 明 ] 顧清
- 《 賦僮僕歡迎賀叔武尊人都憲致仕 》 —— [ 明 ] 顧清
- 《 王參政叔武自太原入朝首索西江贈行之作蓋丁夘歲趙叔鳴郎中倡首逋欠幾十年矣小軒夜半相對惘然爲書此卷末亦因 》 —— [ 明 ] 顧清
- 《 沈士登初入學夢人誦詩有細絲曾釣海鰲來之句是歲集選得富春丞乃子陵隱處因贈此詩 》 —— [ 明 ] 顧清
- 《 東洋 》 —— [ 明 ] 顧清
- 《 十二日至濟寧秦鳳山示和彭幸庵弔古諸作次韻八首淮陰侯祠 》 —— [ 明 ] 顧清
- 《 次晚風雪又作用前韻 》 —— [ 明 ] 顧清
- 《 四燕詩爲吳立齋司空賦鹿鳴燕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