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馨之赴舉也予既有詩和陳剛中韻送之矣今再寄七律一首
鳳凰臺下簇雕鞍,臺上雲封十二闌。
日炫龍光鍾阜曉,空蟠虎氣石城寒。
凌風有夢排天闕,鞭石何由泛海瀾。
吹徹紫簫天似水,月明猶想獨乘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雕鞍(diāo ān):雕刻花紋的馬鞍,借指坐騎。
- 雲封:被雲霧籠罩。
- 十二闌:泛指曲折的欄杆。
- 龍光:指寶劍的光芒,也可指非凡的風采。
- 鍾阜:指南京的紫金山。
- 蟠(pán):盤伏,屈曲。
- 虎氣:這裏指威猛的氣勢。
- 石城:南京的別稱。
- 天闕(tiān què):指天上的宮闕,也指朝廷。
- 鞭石:原是古代神話中助秦始皇造橋的典故,後喻造橋。
- 海瀾:大海的波瀾。
- 紫簫:紫色的簫管。
- 乘鸞(chéng luán):指成仙或喻求得佳偶。
翻譯
在鳳凰臺下聚集着裝飾華麗的馬鞍,臺上的欄杆被雲霧重重籠罩。 太陽照耀下,紫金山在清晨閃耀着光芒,而空寂盤伏的威猛氣勢讓石城透出寒意。 想要凌風追夢直上天空的宮闕,卻不知如何像神話中那樣用鞭石的辦法來跨越大海的波瀾。 吹響紫簫,天空如水般澄澈,在月色明亮之時,還想着能夠獨自騎着鸞鳥飛去。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沈惟馨赴舉之事展開,通過描繪鳳凰臺的景象以及抒發對沈惟馨的期望和祝福,營造出一種宏偉而又略帶神祕的氛圍。
首聯「鳳凰臺下簇雕鞍,臺上雲封十二闌」,以鳳凰臺爲背景,展現出熱鬧而又迷離的場景,暗示了此次赴舉的重要性和神祕性。
頷聯「日炫龍光鍾阜曉,空蟠虎氣石城寒」,通過描寫陽光照耀下的鐘阜山和充滿虎氣的石城,表現出此地的雄偉和威嚴,同時也可能暗示了赴舉之路的艱難和競爭的激烈。
頸聯「凌風有夢排天闕,鞭石何由泛海瀾」,表達了對沈惟馨的期望,希望他能夠有遠大的志向,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同時也意識到實現夢想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充滿了困難和挑戰。
尾聯「吹徹紫簫天似水,月明猶想獨乘鸞」,在優美的意境中,蘊含着對沈惟馨美好未來的憧憬,希望他能夠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實現自己的理想。
整首詩意境恢弘,用典巧妙,語言優美,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又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擬中元謁陵 》 —— [ 明 ] 顧清
- 《 亞聖嗣孫翰林五經博士元蒙恩贈封父母 》 —— [ 明 ] 顧清
- 《 李太史宗易母恭人邊氏壽七十 》 —— [ 明 ] 顧清
- 《 送費千戶襲職還鬆 》 —— [ 明 ] 顧清
- 《 送沈明本教泰順 》 —— [ 明 ] 顧清
- 《 南村歸興十首 其一 上林煙樹 》 —— [ 明 ] 顧清
- 《 七月十五日久旱而雨同啓衷給事送林宗清 》 —— [ 明 ] 顧清
- 《 修墓感懷用癸酉奉辭韻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