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聽柝
春城月白星欲稀,城頭楊柳烏始飛。烏始飛,月將落。
已向南樓聞搗鍾,覆上東城聽嚴柝。聲正幽,客思淚沾衣。
沾衣惜未已,柝聲複方起。嫣花零落三五枝,徵人一別千餘裏。
獨攜孤劍上高城,涼氣流雲天若水。鳴雞寂不聞,枯鬆歷歷度秋燐。
請君莫到龍沙外,月上清笳愁殺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龍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翻譯
春天的城邑,月色皎白,星辰漸稀,城頭的楊柳間烏鴉開始飛起。烏鴉開始飛動,月亮將要落下。 已經聽到南樓傳來的搗鐘聲,又登上東城傾聽森嚴的打更聲。聲音正顯幽靜,客居之人思鄉情切,淚水沾溼了衣裳。 淚水沾溼衣裳,憂傷之情還未停止,打更聲又再次響起。嬌豔的花朵凋零了三五枝,出征的人一分別就是千里之遙。 獨自帶着一把孤劍登上高高的城牆,清涼的氣流在天空中像水一樣流動。聽不到雞鳴聲,乾枯的松樹清晰地映照着秋夜的鬼火。 請你不要走到塞外沙漠之外,月下的胡笳聲讓人憂愁欲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月色下的城邑景象,以及客居之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徵人的思念與擔憂。詩中通過「月白」「星稀」「烏飛」「月落」等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冷、寂靜的氛圍。「南城搗鍾」「東城嚴柝」的聲音,更加深了這種幽靜的感覺,也引發了客居者的思鄉愁緒,以至於「淚沾衣」。「嫣花零落」「徵人一別千餘裏」則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離別的感慨。最後,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前往塞外,那裏的月下胡笳聲充滿了憂愁,進一步強調了愁緒的深沉。整首詩意境悽美,情感真摯,通過對各種景象和聲音的描寫,深刻地表現了人們在離鄉背井、戰爭等情境下的內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