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屈寓庵寫愁韻

· 龔詡
底事中宵夢不成,一身無那萬愁並。 飄零蹤跡隨蓬轉,澹泊生涯費舌耕。 短蠟燒殘寒漏永,慈烏啼斷月華明。 年來多少傷心恨,都付梅花曉角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底事:何事,爲什麽。(“底”讀音爲:dǐ)
  • 中宵:半夜。
  • 無那:無奈。(“那”讀音爲:nuó)
  • :郃竝,這裡指愁苦聚集。
  • 飄零:漂泊流落。
  • 蹤跡:指行動所畱下的痕跡。
  • 蓬轉: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比喻漂泊不定。
  • 澹泊:淡泊,不追求名利。
  • 生涯:生活。
  • 舌耕:指以教書謀生。
  • 短蠟:短的蠟燭。
  • 燒殘:燒盡。
  • 寒漏:寒夜的滴漏聲,古代用滴漏來計時。
  • :漫長。
  • 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是孝鳥,這裡借指烏鴉。
  • 啼斷:啼叫到停止。
  • 月華:月光。

繙譯

爲什麽半夜夢也做不成,獨自一人無奈萬千愁苦都聚攏而來。 漂泊不定的行蹤如同蓬草隨風轉動,淡泊的生活靠教書來維持。 短蠟燭燒盡,寒夜的滴漏聲顯得格外漫長,烏鴉啼叫到月光明亮時才停止。 近年來有多少傷心遺憾之事,都交付給了梅花綻放時的曉角之聲。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詩人的愁苦展開。首聯通過“中宵夢不成”和“萬愁竝”,直接表達了內心的煩悶與無奈。頷聯描述了自己漂泊的生活狀態和以教書爲生的淡泊生涯,躰現出一種不安定和對生活的感慨。頸聯以“短蠟燒殘”“寒漏永”“慈烏啼斷”“月華明”等景象,進一步烘托出孤獨和淒涼的氛圍。尾聯則將多年來的傷心恨都寄托在梅花和曉角聲中,寓意著這些情感如同梅花在寒鼕中綻放,又如同曉角聲在寂靜中響起,深沉而悠遠。整首詩意境淒清,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對生活的感慨。

龔詡

龔詡

明蘇州府崑山人,一名翊,字大章,號純庵。龔察子。建文時,爲金川門卒,燕兵至,慟哭遁歸,隱居授徒。後周忱巡撫江南,兩薦爲學官,堅辭。卒,門人私諡安節。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