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人徐景暉老而喪子游京師意象悲甚將別贈此
早向丹山識鳳雛,十年清夢隔江湖。
偶來聚首驚霜鬢,忽漫長歌缺唾壺。
春雨南洲生杜若,夕陽西崦近桑榆。
扁舟揮手渡江去,從此人間謝畏途。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山: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丹」讀作「dān」)
- 鳳雛:幼小的鳳凰,比喻優秀的子弟。這裏指徐景暉的兒子。
- 清夢:美夢。
- 唾壺:古代的一種器具,用於承接唾液。這裏指作歌時的節拍打拍之具。(「唾」讀作「tuò」)
- 杜若:一種香草名。
- 西崦(yān):西山。
- 桑榆:夕陽的餘暉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日暮,也比喻人的晚年。
翻譯
早年在丹山就知曉您有優秀的兒子,十年來這美好的夢境卻被江湖相隔。 偶然相聚卻驚訝地發現我們都已兩鬢斑白,忽然放聲高歌卻缺少了那擊打節拍的唾壺。 春雨灑落在南洲,杜若生長繁茂,夕陽西下靠近西山,彷彿已近暮年。 揮一揮扁舟的槳,渡過江去,從此在人間告別那讓人畏懼的路途。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贈給鄉人徐景暉的。詩的首聯回憶早年對徐景暉兒子的印象,以及多年來的分別。頷聯描繪了相聚時的情景,兩人都已年老,高歌時卻又有一番感慨。頸聯以春雨中生長的杜若和夕陽西下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時光流逝、人生漸暮的氛圍。尾聯則是詩人對徐景暉的一種祝福,希望他渡江而去後,能夠告別過去的艱難險阻,開始新的生活。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和對人生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和祝福,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