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杜庠題山水橫幅

· 顧清
屋頭衆山森戟戟,屋下寒溪深見石。 溪流循山若縈帶,別館離亭紛向背。 茅堂近水景絕幽,繞檐萬竹風颼颼。 主人自得濠上意,終日俯檻臨寒流。 東寮把酒呼促席,隔屋糟牀晚猶滴。 清談北館風滿衣,折梅寄遠情依依。 山童晨起掃落葉,不知松露沾荊扉。 經營佈置各有態,頗學畫者勞天機。 東吳杜郎江海客,覽勝搜奇遍京國。 家園十畝畫不如,猶向丹青愛陳跡。 西風八月南雁飛,扁舟遠自長安歸。 高堂無事兄弟樂,終日雞黍要鄰比。 新圖便是君家事,何必區區詢畫師。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iáng):古代稱學校。
  • 森戟戟:形容山峯高聳林立的樣子。
  • 縈帶:像帶子一樣環繞。
  • 向背:指房屋等建築物的朝向和背面。
  • 颼颼(sōu sōu):形容風聲。
  • 濠上意:指一種閒適自得的心境,典出《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的故事。
  • 促席:坐席互相靠近。
  • 糟牀:榨酒的器具。
  • 天機:天賦的悟性和聰明。
  • 杜郎:指杜庠。
  • 江海客:指四處漂泊的人。
  • 京國:京城。

翻譯

屋前衆多山峯高聳林立,屋下寒冷的溪流深可見石。 溪流順着山勢如同絲帶縈繞,別館離亭紛紛錯落有致。 茅草堂靠近水景極爲清幽,圍繞屋檐的萬竿竹子被風吹得颼颼作響。 主人自己獲得了濠上的閒適之意,整天俯靠欄杆面對着寒冷的溪流。 東屋擺酒呼喊着大家靠近坐席,隔壁屋裏的糟牀到晚上還在滴酒。 在北館清談時風吹滿衣,折下梅花寄給遠方的人,情意綿綿。 山童早晨起來清掃落葉,卻不知松露沾溼了柴門。 這裏的經營佈置各有姿態,很像畫家費盡心思的創作。 東吳的杜郎是個漂泊四方的人,遊覽勝景、搜尋奇觀走遍了京城。 家園雖然只有十畝,但畫出來也不如這裏美,仍然對着繪畫喜愛這些過往的痕跡。 西風八月南雁南飛,一葉扁舟從遠方的長安歸來。 高堂上沒什麼事,兄弟相聚快樂無比,整天以雞黍招待鄰居,相處親密。 新的圖畫便是您家的景象,何必還要去特意詢問畫師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田園畫卷,通過對山水、建築、人物活動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展現了一種寧靜、閒適、和諧的生活氛圍。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讚美,如「屋頭衆山森戟戟,屋下寒溪深見石」「茅堂近水景絕幽,繞檐萬竹風颼颼」,又有對人物情感和生活場景的刻畫,如「主人自得濠上意,終日俯檻臨寒流」「東寮把酒呼促席,隔屋糟牀晚猶滴」「清談北館風滿衣,折梅寄遠情依依」「高堂無事兄弟樂,終日雞黍要鄰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所傳達的那種愜意與滿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詩中還提到了杜庠這位「江海客」對家園美景的喜愛和對過往的懷念,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使詩歌在寫景抒情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感。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