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中祕周量服闋還朝

薇垣重望屬文星,萬里馳驅戀闕廷。 玉佩易高燕地雪,錦帆先送粵江亭。 能參大法樨香徹,又代天言楮墨馨。 雞舌賜多含不盡,爲分一片到蓬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薇垣(wēi yuán):唐開元元年改稱中書省爲紫微省,簡稱薇垣(「垣」亦作「籓」)。明清時常以薇垣稱翰林院或掌翰林院的學士。
  • 闕廷(què tíng):朝廷。亦借指京城。
  • 玉佩:古人佩掛的玉製裝飾品。這裏象徵官職和地位。
  • 錦帆:錦制的船帆。亦指有錦制船帆的船。這裏指乘船出行。
  • 粵江亭:待考,詩中可能指的是在粵地江邊的亭子。
  • 大法:這裏指重要的法則、制度。
  • 樨香(xī xiāng):木樨花的香味。木樨花即桂花。
  • 楮墨(chǔ mò):紙與墨。借指詩文或書畫。
  • 雞舌:雞舌香。古代尚書上殿奏事,口含此香。
  • 蓬扃(péng jiōng):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借指窮苦人家。

翻譯

翰林院備受重視,你(程中祕周量)就如文星般閃耀,不遠萬里快馬加鞭,心中眷戀着朝廷。你身佩高品官飾,如同燕地的雪那般高潔,乘坐着錦帆之船,率先從粵江亭出發。你能夠參與重要法則的制定,桂花的香氣也因你而瀰漫,你又能代替皇帝傳達旨意,你的詩文書畫都散發着芬芳。皇帝賜予的雞舌香多得含不完,希望能分一片到我這窮苦人家。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別程中祕周量服闋還朝時所作。詩中表達了對程中祕的讚美和祝福。首聯描繪了程中祕在翰林院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對朝廷的忠誠和眷戀。頷聯通過描寫玉佩和錦帆,形象地展現了程中祕的高貴身份和出行的情景。頸聯強調了他在參與制定法則和傳達皇帝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體現了他的文學才華。尾聯則以雞舌香爲喻,表達了作者對程中祕的羨慕和期望,希望能沾到一些好運。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用典恰當,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