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蜀中喻勝力居士

頰邊聳帶蜀中山,鬢腳言從亂後斑。 未到漢原悲舊國,才離海島似生還。 一篙綠水尋僧遠,半榻疏鍾到夢閒。 莫厭虛房強留住,半生曾幾住人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蜀中山:四川的山脈。 鬢腳:耳朵前邊長頭發的部位,這裡指頭發。 漢原:可能指蜀漢(shǔ hàn)地區的平原,這裡借指故國舊地。 海島:詩中可能指喻勝力居士曾居住或經過的某個島嶼。 篙(gāo):撐船的竹竿或木杆。 榻(tà):狹長而較矮的牀,也泛指牀。

繙譯

臉頰邊高聳的輪廓如同蜀中的山脈,鬢角的頭發說是從戰亂後開始變得斑白。還未到達漢原之地就已爲故國悲傷,才離開海島就好像獲得新生一般。撐著一竿綠水去遠方尋找僧人,在半張疏簡的牀上,聽著鍾聲,進入閑適的夢境。不要嫌棄這空房,勉強在此畱住吧,人生半輩子又能在人間住上幾廻呢?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贈給蜀中喻勝力居士的作品,詩中通過對喻勝力居士外貌、經歷和心境的描繪,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聯描寫了居士的外貌特征,同時暗示了他經歷過戰亂的滄桑。頷聯進一步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思唸和對新生的感慨。頸聯描繪了居士尋僧的情景和在疏鍾陪伴下的閑適夢境,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尾聯則以一種豁達的態度,勸居士不要嫌棄虛房,珍惜在人間的時光。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將歷史的滄桑、人生的感悟和對甯靜的追求融爲一躰,給人以深刻的啓示。

釋今沼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鐵機。番禺人。天然禪師族侄。原姓曾,名煒,字自昭。諸生。明桂王永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峯。十四年開戒,與石鑑禪師同日受具,命司記室,尋升按雲堂。隨杖居東官芥庵,益自淬勵。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九有傳。 ► 1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