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日自嘲

蹉跎到此竟何爲,才撇塵緣萬事宜。 已覺形容除俗態,任教顛倒落僧祇。 眼昏且喜經文大,鬢禿如藏臘序卑。 四十披緇誰謂老,只應精猛事吾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蹉跎(cuō tuó):指光陰虛度。
  • 塵緣:佛教、道教謂與塵世的因緣。
  • 僧祇(sēng qí):梵語「阿僧祇」的省稱,意爲無數。
  • (zī):黑色。這裏指僧衣。

翻譯

如此虛度光陰到這裏究竟是爲了什麼,才拋開塵世的因緣,萬事皆宜。 已覺得自己的形容除去了世俗的情態,任憑思緒顛倒,落入無數的思考之中。 眼睛昏花卻欣喜經文的字大,頭髮禿瞭如同隱藏着臘月的卑微。 四十歲披上僧衣誰能說老呢,只應精神勇猛地侍奉我佛。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出家之日的自嘲之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選擇出家的一種思考和感悟。

首聯中,作者感慨自己虛度光陰,最終選擇出家,放下塵世的紛擾。頷聯描述了自己在出家後的心態變化,覺得自己已擺脫世俗情態,任由思緒飄蕩。頸聯通過描寫自己的身體狀況,如眼昏、鬢禿,來表達對修行生活的感受,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佛經的依賴和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尾聯則表現出作者堅定的信仰,認爲四十歲出家並不晚,應精神勇猛地追隨佛法。

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通過對自身狀態和內心感受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在出家這一人生選擇上的思考和決心。

釋今沼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鐵機。番禺人。天然禪師族侄。原姓曾,名煒,字自昭。諸生。明桂王永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峯。十四年開戒,與石鑑禪師同日受具,命司記室,尋升按雲堂。隨杖居東官芥庵,益自淬勵。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九有傳。 ► 1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