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人仿王叔明筆作畫贈餘入匡山竟不果行題此
住山煩爲寫山容,半幅陰晴壑萬重。
風過泉聲來絕壁,雲疏鶴影落高鬆。
清齋似對西林客,落日疑聽北嶺鍾。
何事鄉園留滯久,石橋邊畔草茸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匡山:指江西的廬山。
- 藻繪:(zǎo huì),意爲彩色的繪畫,這裏指描繪。
- 壑:(hè),山谷。
- 西林客:指東晉高僧慧永,他曾住在廬山西林寺。這裏用來泛指高僧或隱士。
翻譯
住在山裏的人爲我描繪山的容貌,半幅畫中陰晴變化,山谷重重。 風颳過,泉水聲從絕壁傳來,雲散去,仙鶴的影子落在高大的松樹上。 在清靜的齋室中,好似面對西林寺的高僧,落日時分,恍惚聽到北嶺的鐘聲。 爲何在故鄉長久滯留,石橋邊的芳草已經長得茂盛。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幅仿王叔明筆的畫作,表達了詩人對匡山的嚮往和對未能成行的遺憾。詩中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畫中的景色,如陰晴變化的山容、絕壁傳來的泉聲、高鬆上的鶴影等,營造出一種幽靜深遠的意境。同時,詩中提到的清齋、西林客、落日、北嶺鍾等元素,增添了一份寧靜和禪意。最後,詩人以「何事鄉園留滯久,石橋邊畔草茸茸」表達了自己對未能前往匡山的無奈和惋惜,也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眷戀之情。整首詩情景交融,富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