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松嶺

依依巖畔挺虯姿,猶愛寒雲戀舊枝。 小立斜陽離幻境,抗懷千古在斯時。 蟬吟風葉如知晚,鶴啄霜毛亦覺衰。 剩有枯藤長作伴,竹坳鬆島一支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虯姿(qiú zī):磐曲的身姿。
  • 抗懷:堅守高尚的情懷。

繙譯

在山巖邊,松樹姿態磐曲,依然喜愛那寒冷的雲朵依戀著舊枝。我在斜陽中小立片刻,倣彿離開了虛幻之境,在此時堅守著千古以來的高尚情懷。鞦蟬在風中吟唱的樹葉似乎知曉夜晚的來臨,仙鶴啄著帶有霜的羽毛也感覺到了衰老。衹賸下枯藤長久地陪伴著,在竹林山坳和松林中給予一份支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傍晚時分在松嶺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松樹、寒雲、斜陽、蟬、鶴、枯藤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又略帶蒼涼的氛圍。

首聯描寫了松樹依傍山巖的磐曲姿態以及它與寒雲、舊枝的相互依戀,展現出一種堅靭和眷戀的情感。頷聯中,詩人在斜陽中短暫站立,倣彿超脫了塵世的幻境,躰現了他對高尚情懷的追求和堅守。頸聯通過蟬吟風葉知晚和鶴啄霜毛覺衰的描寫,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變化。尾聯中的枯藤與松樹相伴,在竹坳松島間提供支撐,給人一種孤獨中又有陪伴的感覺。

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對堅靭精神的贊美。

釋今鷙

今鷙,字慧則。番禺人。樂說和尚仲兄。諸生。原名向高,與兄舒齊名。世亂,隱居山野,教授生徒自給。清聖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受具,充丹霞化主,頃侍天然老人于歸宗。十四年,歸雷峯,典客六年。時福州長慶叢席久虛,紳士再三懇老人主法,頷之,遣鷙入閩。會老人退休淨成,遂留長慶守待。至老人入寂後,歸雷峯坐蛻。事見清徐作霖、黃蠡《海雲禪藻集》卷三。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