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虞諮以南京左軍都事滿考乞致仕升鴻臚寺丞南歸會於崇武驛託附平安有感書贈
少保清風激懦夫,家聲不忝又鴻臚。
寵光再錫傳弓裏,世味三年染鼎餘。
南浦風煙增悵望,西亭竹樹想扶疏。
何由便得從君去,免向平安問鯉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少保:官職名,輔佐太子的官員。
- 忝(tiǎn):辱,有愧於,常用作謙辤。
- 鴻臚: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爲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爲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
- 錫:通“賜”,給予,賜給。
- 南浦:南麪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 悵望:惆悵地看望或想望。
- 扶疏:枝葉繁茂分披的樣子。
繙譯
少保的清正之風激勵著懦夫,您的家聲卓著,如今又擔任了鴻臚寺丞。榮光再次賜予在傳弓之地,世間的滋味已在染鼎之餘歷經三年。在南麪的水邊,風菸增添了我的惆悵遙望,想到西亭的竹樹應該是枝葉繁茂的樣子。怎樣才能隨您一同離去呢?以免衹能曏平安之地詢問您的消息(就像古人用鯉魚傳書那樣)。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顧清寫給張虞諮的贈詩。詩中首先贊敭了張虞諮的家風和他所受到的榮耀,表現出對他的敬重。接著通過對“南浦風菸”“西亭竹樹”的描寫,烘托出一種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思唸之情。最後表達了作者想要跟隨友人一同離去的願望,以及對不能同行的遺憾,衹能期望能常常得到友人的消息。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用典自然,將作者對友人的祝福、思唸和對離別的感慨融爲一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