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虞諮以南京左軍都事滿考乞致仕升鴻臚寺丞南歸會於崇武驛託附平安有感書贈
少保清風激懦夫,家聲不忝又鴻臚。
寵光再錫傳弓裏,世味三年染鼎餘。
南浦風煙增悵望,西亭竹樹想扶疏。
何由便得從君去,免向平安問鯉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少保:官職名,輔佐太子的官員。
- 忝(tiǎn):辱,有愧於,常用作謙辭。
- 鴻臚: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爲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爲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
- 錫:通「賜」,給予,賜給。
- 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 悵望:惆悵地看望或想望。
- 扶疏:枝葉繁茂分披的樣子。
翻譯
少保的清正之風激勵着懦夫,您的家聲卓著,如今又擔任了鴻臚寺丞。榮光再次賜予在傳弓之地,世間的滋味已在染鼎之餘歷經三年。在南面的水邊,風煙增添了我的惆悵遙望,想到西亭的竹樹應該是枝葉繁茂的樣子。怎樣才能隨您一同離去呢?以免只能向平安之地詢問您的消息(就像古人用鯉魚傳書那樣)。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顧清寫給張虞諮的贈詩。詩中首先讚揚了張虞諮的家風和他所受到的榮耀,表現出對他的敬重。接着通過對「南浦風煙」「西亭竹樹」的描寫,烘托出一種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後表達了作者想要跟隨友人一同離去的願望,以及對不能同行的遺憾,只能期望能常常得到友人的消息。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用典自然,將作者對友人的祝福、思念和對離別的感慨融爲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頤浩辯公寄蓴菜瓜菹有別久不見渴心生塵之語因以爲韻作絕句八首寄謝 》 —— [ 明 ] 顧清
- 《 舊有誦十二月吳江竹枝歌者戲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詩成夢乘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兒杜姓者 》 —— [ 明 ] 顧清
- 《 聞劉南村將至先寄 》 —— [ 明 ] 顧清
- 《 味梅圖 》 —— [ 明 ] 顧清
- 《 東亭用三江韻 》 —— [ 明 ] 顧清
- 《 昔司空表聖辭官後預營冢壙與賓客同遊世傳以爲達予葬淑人迫於歲暮功雖未訖而規制定矣營度往還得絕句十二首目 》 —— [ 明 ] 顧清
- 《 孫員外性甫奉使過家爲其父雙泉翁壽翁以建寧推官致仕 》 —— [ 明 ] 顧清
- 《 竹軒爲黃處士題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