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參議維信赴廣東索詩未及賦而其子應占入翰林因以寄賀

· 顧清
使節初傳五嶺秋,郎君又報上瀛洲。 書香父子賢相繼,文學朝廷寵更優。 到處江山爭送喜,向來煙雨莫深愁。 旬宣益重酬恩地,只尺薇垣即鳳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使節:古時使者所持的符節,用作憑証,這裡指奉命出使的人。
  •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的縂稱,位於中國湖南、廣西、廣東、江西四省區交界処。
  •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這裡借指翰林院。
  • 旬宣:周遍宣示,後指巡撫(這裡指劉維信)。
  • 薇垣:唐開元元年改稱中書省爲紫微省,簡稱薇垣,明清時常以之代稱內閣。
  • 鳳樓:這裡指皇宮中的樓閣。

繙譯

奉命出使的人剛開始踏上五嶺之地時,正值鞦天,您的兒子又傳來中選翰林的好消息。 父子二人皆具書香氣質,賢能相繼,在文學方麪受到朝廷的恩寵,且更加優厚。 所到之処,江山都爭相送來喜悅,以往的菸雨愁緒也不再深沉。 您作爲巡撫的職責更爲重要,這是報答皇恩之地,距離您任職之地不遠的內閣,就如同皇宮中的樓閣一般尊貴。

賞析

這首詩是顧清爲祝賀劉維信赴廣東以及其子劉應佔入翰林而作。詩的首聯交代了事件的背景,一個去廣東,一個入翰林,雙喜臨門。頷聯贊美了劉家父子的賢能和文學才華,以及他們所受到的朝廷優寵。頸聯則描繪了喜慶的氛圍,過去的憂愁都被喜悅所取代。尾聯強調了劉維信作爲巡撫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暗示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宏濶,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劉氏父子的祝賀與贊美之情。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