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庵輓詩

· 顧清
公昔還山我出山,我歸公已厭人間。 名高白傅身仍健,詩比陶翁意更閒。 鄉里後生遵楷範,廟堂諸老問容顏。 玉屏西面青熒刻,時有遊人拂蘚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定菴:可能是對某人的尊稱或字號。
  • 白傅:指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被貶爲江州司馬、忠州刺史,後被任命爲太子少傅,因此被稱爲白傅。(拼音:bái fù)
  • 陶翁: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拼音:táo wēng)
  • 楷範:典範,榜樣。(拼音:kǎi fàn)
  • 青熒:青光閃映貌。(拼音:qīng yíng)
  • 蘚斑:苔蘚的斑點。(拼音:xiǎn bān)

繙譯

您過去歸隱山林的時候我出山入仕,如今我歸來而您已經厭倦了人間世事。您名聲很高,如白居易那般身仍然康健,您的詩比陶淵明的詩意境更加悠然閑適。鄕裡的年輕後輩們遵循您作爲楷模典範,朝廷中的諸位老人詢問您的情況。玉屏山的西麪有青光閃映的刻石,時常有遊人擦拭那上麪的苔蘚斑點。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挽詩,表達了對定菴的懷唸和敬仰之情。詩的首聯通過對比自己和定菴的不同選擇,突出了定菴對塵世的厭倦。頷聯以白居易和陶淵明作比,贊美定菴的聲名和詩才,顯示出他的高逸和閑適。頸聯寫定菴對鄕裡後輩的影響以及在朝廷中受到的關注,躰現了他的威望。尾聯以玉屏山西麪的刻石和遊人的擧動,暗示定菴的事跡和精神將長久流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通過對定菴的描述和贊美,傳達了詩人對他的深切懷唸和敬重。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