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獨酌得王鶴坡秋夜不寐詩有感遂用其韻

· 顧清
憶昨震雷雨,勢欲傾我牀。 我牀幸無恙,己復頹我牆。 羈人多懷思,異形同肺腸。 與君隔千里,遠邇俱他鄉。 霖晦動旬浹,何由覿天光。 晚酌西軒下,雙鯉忽墮傍。 願隨飄風去,聯坐舉一觴。 川流正浩瀚,我舟不可方。 會合知幾時,仰視雲天蒼。 還坐三嘆息,孰雲歸路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羈人(jī rén):旅人,指客居他鄉的人。
  • 旬浹(xún jiā):滿十天。亦指較短的時日。
  • 覿(dí):相見。
  • :這裏指順遂,可理解爲順利前行。

翻譯

回憶昨日那震動天地的雷雨,那氣勢彷彿要將我的牀榻掀翻。幸運的是我的牀榻安然無事,但我家的牆卻已經倒塌了。 客居他鄉的人心中多有思念之情,雖身處異地,但心情卻是一樣的。我與你相隔千里,無論遠近,對彼此來說都是他鄉。 久雨陰沉已經持續了十來天,不知何時才能見到天光。傍晚在西軒下飲酒,兩條鯉魚忽然掉到身旁。 我願隨着飄風離去,與你一起坐下舉杯暢飲。可河流正洶涌浩瀚,我的小船無法順利前行。 不知何時才能相會,只能擡頭仰望蒼蒼雲天。回到座位上連連嘆息,誰說歸家的路漫長呢。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雷雨開篇,描繪了房屋受損的情景,烘托出一種不安的氛圍。接着通過描寫羈人的懷思,表達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對歸期的迷茫。詩中「霖晦動旬浹,何由覿天光」表現出久雨帶來的壓抑和對晴天的渴望。「願隨飄風去,聯坐舉一觴」則體現了詩人對與友人相聚的嚮往。然而,「川流正浩瀚,我舟不可方」又道出了現實的困境,歸家之路充滿艱難。最後,詩人以「還坐三嘆息,孰雲歸路長」結尾,表達了內心的無奈和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沉,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和內心感受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和對友情、家鄉的眷戀。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