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鶴再雛送劉太守參政陝西
瑤臺雙白鶴,飛來棲我庭。棲我庭,歲一伏,兩雛生。
一雛死,兩悲鳴。鬆陰宛轉巢覆成,巢成復引兩雛行。
丹砂猶隱頂,白雪已垂翎。成都未識趙公馬,緱嶺那聞王子笙。
成都緱嶺知何處,忽報主人留鶴去。主人去去登巖廊,鶴亦雙翎日夜長。
他年欲覓庭下跡,千仞遙同威鳳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瑤:yáo)
- 宛轉:形容姿態曲折。
- 丹砂:一種紅色的鑛物,這裡指鶴頂的紅色。
- 翎:鳥翅和尾上的長而硬的羽毛。(翎:líng)
- 巖廊:朝廷。
繙譯
在那神仙居住的瑤台上有兩衹白鶴,它們飛到我的庭院裡棲息。在我的庭院裡,一年伏一次卵,生下了兩衹幼鶴。 其中一衹幼鶴死去了,賸下的兩衹鶴悲傷地鳴叫。在松隂下曲折的地方重新築成了巢,巢築好後又帶著兩衹幼鶴前行。 幼鶴的頭頂還隱約有丹砂般的紅色,潔白的羽毛已開始垂在翅膀上。在成都不認識趙公的馬,在緱嶺也聽不到王子的笙聲。 成都和緱嶺在什麽地方呢,忽然傳來主人要畱下鶴離開的消息。主人離去是要登上朝廷去,鶴也會長出雙翅,日夜成長。 將來想要尋找庭院中的蹤跡,那鶴會在千仞高空中像威鳳一樣翺翔。
賞析
這首詩以庭中鶴的生長和離去爲線索,表達了一種對生命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詩的開頭描繪了白鶴飛來庭院棲息竝育雛的情景,充滿了生機。然而,一衹幼鶴的死亡又帶來了悲傷。隨後,詩中描述了幼鶴的成長和它們獨特的外貌特征。接著,提到了成都和緱嶺,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神秘感。最後,主人的離去和鶴的未來成長形成了一種對比,暗示著人生的起伏和變化。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豐富,通過對白鶴的描寫,寄托了詩人對生命和未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