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千戶:官名,金朝始置,爲世襲軍職。初專授予漢人降臣,後也用以稱女真軍事組織猛安,統領謀克,隸屬於萬戶。元代相沿,其軍制千戶設「千夫之長」,亦隸屬於萬戶。明代衛所兵制亦設千戶所,千戶爲一所之長官。
- 吳:這裏指的是吳地,是春秋時吳國所轄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蘇、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
- 留守將軍:皇帝親征或出巡時指定親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得稱留守。其統領的軍隊稱留守司軍,設留守司,其長官爲留守將軍。
- 金虎符:古代發兵或表明身份的憑證。用銅鑄成虎形,分爲兩半,朝廷存一半,將帥持一半,調兵時兩半驗合方能生效。
- 明光:漢代宮殿名。後亦泛指宮殿。這裏借指朝廷。
- 警:古代邊塞的一種警報。
- 肅:恭敬,嚴肅。
- 周廬:古代皇宮周圍所設的警衛廬舍。
- 新恩寵拜:新得到皇帝的恩寵而被封拜官職。
- 雙龍闕:漢代建章宮有鳳闕,這裏用以指宮門。
- 駟馬車:駕四匹馬的高車。表示地位顯赫。
- 投筆書生:指棄文從武的人,這裏指湯千戶。
- 刻印:指被授予官職。
- 入關童子:《漢書·終軍傳》記載,終軍年十八,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繻。軍問:「以此何爲?」吏曰:「爲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乃棄繻而去。後因以「棄繻」表示志向遠大,這裏的「入關童子」即用此典故。
- 拋繻:同「棄繻」,表示決心在邊關創立事業。
- 樓船:有樓的大船。多作爲戰船。
- 吳江:吳地的江河。
- 燕:通「宴」,宴飲。
- 雕盤:刻繪花紋的盤子,精美的盤子。
- 玉魚:美玉雕成的魚形珍玩,古時多作殉葬品,這裏指珍貴的菜餚。
翻譯
留守將軍持有金虎符,從明光殿傳來的警報使皇宮周圍的警衛廬舍都嚴肅起來。(湯千戶)新得到恩寵,在宮門前被封拜官職,離別之路光芒閃耀,他乘坐着駟馬車。投筆從戎的書生最終被授予官職,有着遠大志向的人已決心在邊關創立事業。八月,在吳江的樓船上舉行宴飲,可是誰能和(湯千戶)一起在精美的盤子裏享用珍貴的菜餚呢?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顧清爲送湯千戶還吳而作。詩的開頭兩句通過描寫留守將軍的金虎符和明光殿傳來的警報,營造出一種嚴肅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軍事的重要性。接下來的兩句寫湯千戶得到新恩寵並拜官,乘坐駟馬車踏上離別之路,表現出他的榮耀和地位。然後,詩人用「投筆書生終刻印,入關童子已拋繻」來讚揚湯千戶的志向和決心,他棄文從武,決心在邊疆建立功業。最後兩句則以吳江樓船的宴飲爲背景,表達了對湯千戶的祝福和對他未來的期待,同時也流露出一絲離別之情,問誰能與他共賞佳餚,其實是在感嘆湯千戶此去吳地,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聚。整首詩氣勢豪邁,語言優美,既表達了對湯千戶的讚美和祝福,也展現了詩人的深厚情感和高超的藝術技巧。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郡齋三詠次金貳守仲仁韻文筆峯 》 —— [ 明 ] 顧清
- 《 筠屋為徐大章季父廷美賦 》 —— [ 明 ] 顧清
- 《 定庵寄詩賀六十次韻奉謝 》 —— [ 明 ] 顧清
- 《 初九日見紅梅約味苓同賞是日新作水樓亦欲詩人過之爲後來嘉話也 》 —— [ 明 ] 顧清
- 《 舜臣以詩慰問次韻 》 —— [ 明 ] 顧清
- 《 姚徳夫晩翠詩 》 —— [ 明 ] 顧清
- 《 題孫良輔所藏小景四幅 》 —— [ 明 ] 顧清
- 《 沈廷用以尺籍事來京卻歸賦別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