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石先生季父逸老以寶慶守致仕先生名其居曰懸車舊第寶慶歿先生有詩命次其韻

· 顧清
執鞭無地候巾車,逸老編中識面初。 露冕猶聞下江漢,雲山誰與畫衡廬。 青槐古柏京塵遠,寒日西風宰樹疏。 莫向方巖誦哀些,竹林回首正欷歔。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執鞭:原指執馬鞭爲人馭車,後表示爲他人服役,或對人敬仰的謙詞。(「鞭」,biān)
  • 巾車:有帷幕的車子。(「巾」,jīn)
  • 逸老:指遁世隱居的老人。
  • 露冕:古代諸侯卿大夫朝覲或祭祀時所戴的禮帽,後借指官員的外任。(「冕」,miǎn)
  • 江漢:長江和漢水。
  • 衡廬:指湖南衡山和江西廬山,這裏泛指名山。(「衡」,héng)
  • 宰樹:墳墓上的樹木。(「宰」,zǎi)
  • (suò):《楚辭》中的句末語氣詞。
  • 欷歔(xī xū):嘆息聲,抽咽聲。

翻譯

想要追隨卻沒有地方能等到那有帷幕的車子,在逸老的編著中初次相識。聽說(他)戴着禮帽仍然前往江漢之地,又有誰能與他一同描繪那衡山廬山的美景呢?青色的槐樹、古老的柏樹,京城的塵囂已離得很遠,寒冷的日子裏西風吹過,墓旁的樹木漸稀。不要向着方巖吟誦那悲哀的楚辭句末語氣詞,回首竹林之地,正是令人嘆息抽咽之時。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方石先生的季父逸老的回憶和感慨,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嘆息。首聯表達了作者對逸老的敬仰和初識的情景。頷聯描述了逸老的外任經歷和對山水的熱愛。頸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暗示了時光的變遷和生命的無常。尾聯則表達了作者對逸老的哀思,以及對過去的回憶所帶來的情感波動。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典恰當,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逝者的深情緬懷。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