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司成振之將乞終養夢公服秉笏乘青羊而馳及命下乃八月乙未十五日餞於宗易太史西園即席有贈
夢裏青羊且信疑,今朝南楚定歸期。
先生六館人師上,聖代千秋孝理時。
朱橘正堪霜後薦,錦衣行見膝前嬉。
三公一日誰輕重,莫問重來鬢有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司成:古代教育貴族子弟之官,後世唐高宗時一度改國子監爲司成館,祭酒爲大司成,司業爲少司成,後又有所變更。這裏指魯振之的官職。
- 振之:魯姓之人的字。
- 乞終養:請求辭官奉養父母。
- 南楚:古地區名,這裏泛指南方。
- 六館:國子監的別稱。
- 孝理:以孝道治理國家。
- 朱橘:橘子的一種,成熟於秋季,可象徵時鮮之物。
- 薦:進獻,送上。
- 錦衣:這裏指華美的衣服,借指顯貴之人。
翻譯
在夢裏看到騎着青羊這事兒讓人將信將疑,而今天在南方確定了歸家的日期。先生您是國子監衆人敬仰的老師,聖明的時代正處於以孝道治理國家之時。朱橘正適合在秋霜之後進獻,也能看到您穿着華美的衣服在父母膝前嬉戲。三公的地位哪一天有誰能說清孰輕孰重,不要問再次回來時頭髮是否已變白。
賞析
這首詩是爲魯振之將要辭官奉養父母而作。詩的首聯通過寫夢中的情景和現實中南楚歸期的確定,引出主題。頷聯讚揚魯振之作爲國子監老師的地位以及所處的聖明時代以孝理治國的背景。頸聯以朱橘和錦衣的描寫,寓意着美好的生活和對魯振之歸家後與親人團聚的祝願。尾聯則表達了對功名地位的思考,認爲其輕重難以衡量,同時也暗示了不必過於在意歲月的流逝和容顏的變化。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魯振之的祝福,也反映了對孝道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