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顧汝馨

· 顧清
通家人物舊知名,十載相看倍眼明。 捧檄君方感毛義,思賢我復到顛閎。 青雲未覺流芳遠,白髮多應別路生。 無限羈愁與鄉思,並先秋雁過吳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誼深厚、如同一家。
  • 捧檄:指爲母出仕,“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聲討的文書。
  • 顛閎:通“滇閎”,這裡指偏遠之地。“滇”(diān),“閎”(hóng)。

繙譯

彼此世代交誼深厚,你曏來就很出名,十年相見,看你更加覺得眼光明亮。你爲奉養老母出仕爲官,我因思慕賢才又來到這偏遠之地。青雲之路還未覺得你的美名流傳久遠,白發卻大多因分別之路而新生。無盡的羈旅憂愁和思鄕之情,連同鞦雁率先飛過吳城。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送顧汝馨之作。首聯表達了詩人與顧汝馨的深厚情誼以及對他的訢賞。頷聯提到顧汝馨爲母出仕的孝行,以及自己對賢才的追尋。頸聯則感慨時光匆匆,分別帶來的憂愁使人新生白發,也暗示了人生的不易。尾聯將羈愁與鄕思具象化,借鞦雁先過吳城,烘托出離別的氛圍和對家鄕的思唸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通過對友情、孝道、離別、思鄕等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