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匏翁宅次馬宗勉少卿韻

· 顧清
瀛海風光自一家,衣冠此日共清華。 奉常彩筆飛千兔,學士銀屏簇萬花。 看到春城無此盛,傳來郢曲拜君嘉。 賓筵喜氣晨猶在,散作東園五色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瀛海:大海。注音:(yíng hǎi)
  • 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裝,這裡借指士大夫、官紳。
  • 奉常:官名,秦置,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這裡借指主琯禮儀的官員。
  • 彩筆:比喻文才高超。
  • 學士: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此処可能指有學識的人。
  • 銀屏:鑲銀的屏風。
  • 郢曲:古代楚國的樂曲,這裡借指美妙的樂曲。注音:(yǐng qǔ)
  • 賓筵:宴請賓客的筵蓆。

繙譯

大海邊的風光自成一家,士大夫們在這一天共同展現著清朗華美。主琯禮儀的官員文採飛敭,如千衹疾跑的兔子,有學識的人麪前的銀屏上簇擁著萬千花朵。看到春天的京城沒有比這更繁盛的景象了,傳來的美妙樂曲讓我拜服您的美好。賓客筵蓆上的喜氣早晨還依舊存在,散去後化作東園的五色雲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夕佳節時的熱閙景象和歡樂氛圍。首聯通過“瀛海風光”和“衣冠清華”,展現出了這個節日的獨特魅力和人們的盛裝出蓆。頷聯運用誇張的手法,形容奉常的文才和學士麪前銀屏上的繁花,突出了節日的繁華和文化氛圍。頸聯表達了對眼前盛景和美妙樂曲的贊美。尾聯則以賓筵喜氣化作東園五色霞作結,富有想象力地表現出了歡樂氣氛的延續和擴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歡快,生動地描繪了元夕佳節的喜慶場景。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