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
一鳥投深林,千羣競相逐。
始知鳥雀心,亦不事孤獨。
朝引出郊原,暮引歸空谷。
秋叫秋霜寒,春鳴春草綠。
誰雲乞野人,一塊果天福。
誰嗟白額魚,卻爲豫且辱。
榮辱寧幾何,一身苦不足。
但食沙邊魚,莫啄田中粟。
粟本人所爭,爭心起傾覆。
一旦佈網羅,卻同魚與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投:進入。
- 競:爭相。
- 逐:追趕。
- 郊原:原野。
- 空谷:空曠幽深的山谷。
- 秋叫:(鳥在)秋天的鳴叫。「叫」在這裏讀作「jiào」。
- 春鳴:(鳥在)春天的啼鳴。「鳴」在這裏讀作「míng」。
- 乞野人:乞求的山野之人(這裏指鳥兒)。
- 塊:這裏指食物。
- 果:獲得。
- 天福:上天賜予的福氣。
- 嗟:嘆息。
- 白額魚:可能指某種額頭有白色標記的魚。
- 豫且:傳說春秋時宋國漁人,曾用箭射傷白龍(可能暗指傷害、擒獲)。
- 榮辱:榮耀和恥辱。
- 寧幾何:能有多少。
- 傾覆:滅亡,這裏指鳥被人捕獲的危險。
翻譯
一隻鳥投入幽深的樹林,衆多鳥羣爭相追逐它。才知道鳥雀的心,也不願意忍受孤獨。早晨被引出郊野平原,傍晚被引回空曠山谷。秋天鳴叫讓人感到秋霜的寒冷,春天啼鳴伴隨着春草的翠綠。誰說那乞求的鳥兒,能獲得上天賜予的福氣呢。誰嘆息那白額魚,卻被豫且擒獲而受辱。榮耀和恥辱又能有多少呢,一身的辛苦都不足爲道。只要吃那水邊的魚,不要啄食田裏的粟米。粟米是人們所爭奪的,爭奪之心會引發覆滅的危險。一旦佈置了網羅,(鳥)就會如同魚和肉一樣被捕獲。
賞析
這首詩以鳥爲喻,表達了對人生的一些思考。詩的前四句通過鳥的行爲,揭示了它們也害怕孤獨的本性。中間幾句通過鳥的秋叫、春鳴,以及對白額魚的命運的感慨,探討了榮辱的無常和生命的艱辛。詩的後半部分,強調了不要去爭奪人們所看重的東西,否則會帶來災禍,如同鳥啄食田中粟會被網羅捕獲一樣。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用鳥和魚的命運來警示人們,要懂得知足,避免過度的爭奪,以免陷入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