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樸庵隱居圖
王君隱居臨漆浦,物雅風淳真樂土。
杖履時來看故人,滄浪日聽歌漁父。
盡力耕桑事衣食,飽閱詩書驗今古。
老夫平日荷知己,放棹頻過竹梅所。
琴樽動輒數日留,忘卻人間有官府。
憶昨別君滄浪邊,東西魂夢勞相牽。
時馳歲去已堪惜,物在人亡猶可憐。
賢郎孝友出天性,對此遺澤號蒼天。
點隨淚落樹梢雨,聲助嗚咽山中泉。
我今看畫題一篇,含愁閣筆增悽然。
無繇得與同遊賞,鶴歸華表知何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漆浦:一個地方的名稱。
- 杖履:老者出行所用的手杖和鞋子,這裏代指老人出行。
- 滄浪:青蒼色的水,這裏指水邊。
- 荷:承蒙,承受。
- 棹(zhào):船槳,這裏指船。
- 賢郎:對他人兒子的美稱。
- 華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
翻譯
王君在臨近漆浦的地方隱居,那裏物品雅緻,風俗淳樸,真是一片樂土。 他時常拄杖着鞋前來探望老友,在滄浪水邊每日聽着漁父的歌聲。 盡力耕種桑田來維持衣食,飽讀詩書來驗證古今之事。 老夫我平日裏承蒙他視爲知己,常常乘船頻繁地前往他那有竹有梅的居處。 帶着琴和酒杯往往一停留就是好幾天,忘記了人間還有官府的存在。 回憶昨日在滄浪邊與您分別,東西兩地,魂夢之中都被相思所牽。 時光飛逝,歲月流逝,已讓人深感惋惜,物還在而人已亡,更是讓人覺得可憐。 您的兒子孝順友愛是出於天性,面對這遺留的恩澤,只能對着蒼天呼喊。 淚點隨着雨水落在樹梢,哭聲伴着嗚咽聲如山中的泉水。 我如今看着這幅畫題寫了這一篇詩,含着憂愁放下筆,心中更加悲傷。 沒有機會能夠與您一同遊覽觀賞,不知等到鶴歸華表之時是何年。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爲王樸庵的隱居圖所題,詩中描繪了王樸庵隱居之地的美好,以及作者與他的深厚情誼。前半部分通過對王樸庵隱居生活的描寫,展現了一個寧靜、淳樸、充滿詩意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後半部分則因與王樸庵的分別以及他的離世而感到悲傷,情感真摯深沉。詩中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如對比(時光的流逝與物是人非的對比)、襯托(以美好的隱居生活襯托分別和離世的悲哀)等,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豐富。整體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有對友情的讚美,也有對人生無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