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喪車有感

· 顧清
鐃丁丁,鼓鼕鼕。挽且歌,哭以從,短簫間歌起悲風。 歌者會有哭,哭者會有終。白日西下黃河東,此歌此哭寧終窮。 惟有柩中人,一去萬古長瞢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náo):古代軍中用以止鼓退軍的樂器。銅製,體短而闊,盛行於商代。
  • 丁丁(zhēng zhēng):形容敲擊金屬的聲音。
  • :打擊樂器。
  • 鼕鼕:象聲詞,形容擊鼓的聲音。
  • (xiāo):一種竹製的管樂器。
  • (jiàn):夾雜。
  • (jiù):裝着屍體的棺材。
  • 瞢瞢(méng méng):形容昏暗不明的樣子,這裏指無知無覺的狀態。

翻譯

鐃發出丁丁的聲音,鼓發出鼕鼕的聲響。人們邊牽拉靈車邊歌唱,邊哭泣着跟從,短簫的聲音夾雜在歌聲中,涌起悲涼的風。 歌唱的人終將停止歌唱,哭泣的人也終將停止哭泣。太陽從西邊落下,黃河向東流去,這樣的歌唱和哭泣難道會永遠沒有盡頭嗎? 只有那棺材中的人,一去之後便永遠陷入無知無覺的黑暗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喪葬場景爲背景,通過對鐃、鼓、簫的聲音以及人們的輓歌和哭泣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詩中的聲音描寫,如「鐃丁丁,鼓鼕鼕」,「短簫間歌起悲風」,增強了場景的感染力。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生死的思考,人生短暫,逝者已矣,生者的悲傷也終有盡頭,而唯有死者將永遠沉睡在黑暗之中。最後兩句「惟有柩中人,一去萬古長瞢瞢」,深刻地表達了對死亡的無奈和對生命的珍惜。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給人以強烈的情感衝擊。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