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令
扶風有健令,戰死略陽城。
略陽豈無令,城破儼冠纓。
飛章報主帥,盡掩張巡名。
天監日月昭,狐兔可逃刑。
下詔贈官爵,推恩及孤?。
忠憤一以雪,義聲若雷霆。
回看略陽子,澌滅無留形。
生世豈不死,所貴死有稱。
漠北拜蘇武,隴西慚李陵。
我歌扶風令,永激晉代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扶風:地名。
- 略陽:地名。
- 儼(yǎn):整齊。
- 飛章:報告急變或急事的奏章。
- 掩:掩蓋。
- 天監:上天的監視。
- 狐兔:喻指小人。
- 逃刑:逃避刑罰。
- 孤?(qí):「?」通「嫠」,指寡婦。
- 稱(chèn):相稱,符合。
翻譯
在扶風這個地方有一位剛健的縣令,他在略陽縣城戰死。略陽難道沒有縣令嗎?可是城被攻破時,那位縣令還整齊地戴着帽子和繫着帽帶。有人急急忙忙寫奏章報告主帥,卻完全掩蓋了這位縣令的功績,甚至取代了像張巡一樣的這位縣令的名聲。然而上天明察秋毫,日月可鑑,那些小人怎能逃脫懲罰。皇上下詔追贈這位縣令官爵,恩惠推及到他的遺孀。他的忠憤得以洗雪,他的義聲如雷霆一般響亮。回頭看那略陽的那個人,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人生在世哪有不死的,可貴的是死得其所,名垂青史。在漠北人們敬仰蘇武,在隴西人們爲李陵感到羞愧。我歌唱扶風令,希望永遠激勵晉代的英靈。
賞析
這首詩講述了扶風令的英勇事蹟和他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最終正義得到伸張的故事。詩中通過對比,突出了扶風令的忠誠和正義,批判了那些掩蓋其功績的小人。同時,也表達了對死得其所的價值觀的肯定。詩中運用了一些歷史人物來加強這種對比和表達,如張巡、蘇武、李陵等。整首詩情感激昂,節奏明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歌頌了忠誠和正義的精神,弘揚了正面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