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郊祀齋居落齒有作正月十二日再落一齒用前韻亦齋居也

· 顧清
癡人老猶童,覽鏡思妍媚。 摘白整冠巾,謂老真可諱。 不知齒牙脫,還復可留滯。 憶昨爾初生,玉白銛鋒利。 相從能幾何,竟作鉛刀廢。 得非本根撥,無乃言語累。 初危冀猶安,凜凜憂爾墜。 及茲兩決絕,忽若還重寄。 投非東窗梭,去作下阪驥。 從茲慎語笑,至理得深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癡人:愚笨或天真的人。
  • 覽鏡:照鏡子。
  • 妍媚:美麗可愛。
  • 冠巾:帽子和頭巾。
  • 齒牙脫:牙齒脫落。
  • 銛(xiān)鋒:銳利的鋒芒。
  • :牽累,這裏可以理解爲影響。
  • :希望。
  • 凜凜:令人敬畏的樣子,這裏指心中的擔憂。
  • 東窗梭:出自典故「東窗事發」,這裏藉此表示不好的事情。
  • 下阪驥:從山坡上衝下的駿馬,比喻人走下坡路。

翻譯

我這個癡傻的人即便年老了內心還像孩童一般,對着鏡子看時還想着要漂亮可愛。摘下白髮整理好帽子和頭巾,說老這件事真是讓人忌諱。不知道牙齒脫落了,是否還能夠留住。回憶昨日牙齒剛長出來時,潔白且銳利無比。相隨的時間能有多久呢,最終卻像鉛刀一樣無用了。難道是牙齒的根基出了問題,還是說話影響了它呢。剛開始覺得情況危險但還希望能平安,心中擔憂着它會掉落。等到現在牙齒徹底脫落了,卻又忽然覺得好像是一種重新的寄託。不再是不好的事情,也不再像走下坡路的駿馬。從此要謹慎說笑,這樣才能深刻領悟至理。

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落齒爲主題,抒發了對衰老的感慨和思考。詩的開頭表現了作者雖年事已高,但內心仍有對美好的追求,然而面對牙齒脫落的現實,又不得不承認衰老的不可抗拒。作者回憶牙齒初生時的美好,與現在的脫落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同時,作者也在思考牙齒脫落的原因,是根基問題還是言語的影響,體現了對自身的反思。詩的後半部分,作者從牙齒脫落的決絕中,尋找到了一種重新寄託的感覺,表達了一種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即要謹慎對待生活,領悟至理。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通過對落齒這一生活細節的描寫,傳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