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山腳壁間韻

一峯高鎖不從今,豪貴亭臺世共欽。 登眺此時隨極目,笙歌何日斷清音。 風飄碧瓦垣多缺,草滿瑤階樹少陰。 勝事已空山獨秀,層崖夕照紫雲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豪貴:指地位高、權勢大的人。
  • 極目:盡眼力之所及,遠望。
  • 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泛指奏樂唱歌。
  • 碧瓦:青綠色的琉璃瓦。
  • (yuán):牆。
  • 瑤階:玉砌的臺階,亦用爲石階的美稱。
  • 勝事:美好的事情。

翻譯

一座高峯緊緊鎖住,這種景象並非只從今日開始,豪貴之人的亭臺樓閣,世世代代都被人們欽佩。登上山巔眺望遠方,此時盡情極目遠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止那奏樂歌唱的清妙之音。風吹過,那青綠色琉璃瓦的牆壁大多有缺損,草叢長滿了玉砌的臺階,樹木也略顯稀少。美好的事物已經消逝,只有這山孤獨地聳立着,層層山崖在夕陽的映照下,紫雲深深,景色迷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腳下的景象,以及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詩的首聯通過描寫山峯的高聳和豪貴亭臺的受尊崇,形成對比,暗示了世間的繁華與無常。頷聯中詩人登高遠眺,思考着笙歌之音何時能止,流露出對世俗享樂的一種思考。頸聯通過描寫風吹碧瓦、草滿瑤階的景象,展現出一種荒涼之感,暗示了繁華的消逝。尾聯則以勝事已空,山獨秀以及夕照紫雲深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悽美、寂靜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世事滄桑的感慨和對自然之美的欣賞。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情感的抒發,傳達了詩人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釋今辯

今辯(一六三八—一六九七),字樂說。番禺人。俗姓麥。明桂王永曆十四年(一六六〇)雷峯受具,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主海雲、海幢兩山。三十六年(一六九七)示寂長慶。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九有傳。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