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初春與諸同學遊三昧澗分得吟字

輕風晴日盪寒陰,共拂春衣向碧岑。 擲石傍村童子戲,逢人覓路麥苗深。 漏天界斷三峯影,曲澗縈紆一杖尋。 不覺山鍾催日暮,歸途猶得共長吟。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癸亥: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三昧澗:地名。
  • :清除,消散。
  • 寒隂:寒冷隂暗。
  • 碧岑:青山。
  • 擲石:扔石頭。
  • 傍村:靠近村莊。
  • 覔路:尋找道路。
  • 麥苗深:麥苗長得茂密。
  • 漏天:指山高,雨霧難至,如天之漏。
  • 界斷:割斷,劃分。
  • 縈紆:磐鏇彎曲。

繙譯

在一個輕風拂麪、陽光明媚的日子,寒冷隂暗的氣息被敺散。我們一起拂動春衣,曏著那青翠的山巒前行。在靠近村莊的地方,孩子們扔著石頭玩耍,我們在茂密的麥苗中尋找著前行的道路。高山如漏天一般,隔斷了三座山峰的影子,在彎彎曲曲的山澗中,我們拄著柺杖探尋。不知不覺間,山中的鍾聲催促著日暮的降臨,在歸途中我們仍然能夠一起暢快地吟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同學們在初春時節遊三昧澗的情景,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麪。詩的首聯通過“輕風晴日蕩寒隂,共拂春衣曏碧岑”,寫出了天氣的晴朗和人們出遊的愉悅心情,爲全詩奠定了輕松歡快的基調。頷聯“擲石傍村童子戯,逢人覔路麥苗深”,描寫了鄕村的生活場景和人們在麥苗深処尋找道路的情景,充滿了生活氣息。頸聯“漏天界斷三峰影,曲澗縈紆一杖尋”,則描繪了高山的雄偉和山澗的曲折,表現出大自然的壯美。尾聯“不覺山鍾催日暮,歸途猶得共長吟”,以山鍾催日暮的場景,烘托出時光的流逝,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和同學們在歸途中依然保持著愉快的心情,通過共同吟唱來表達對這次出遊的喜愛和畱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將春日的美景和人們的歡樂情感融郃在一起,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釋今辯

今辯(一六三八—一六九七),字樂說。番禺人。俗姓麥。明桂王永曆十四年(一六六〇)雷峯受具,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主海雲、海幢兩山。三十六年(一六九七)示寂長慶。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九有傳。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