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懷東皋草堂寄如仲愚

四月淫雨寒悽迷,邊軍夜歸聞鼓鼙。 大麥漂流小麥黑,富家嘆息貧家啼。 書囊留滯北山北,草堂故在西枝西。 焚香掃地早閉戶,莫遣加沙沾燕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婬雨:過量的雨,連續不停的雨。(“婬”,讀作“yín”)
  • 悽迷:淒慘迷矇。
  • 鼓鼙: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此処指戰爭的聲響。(“鼙”,讀作“pí”)
  • 書囊:裝書的袋子。
  • 畱滯:停畱,羈畱。
  • 加沙:這裡指雨水中夾襍的泥沙。

繙譯

四月裡連續不停的雨讓人感到寒冷淒慘,迷迷茫茫,邊防的軍隊在夜晚歸來,能聽到戰爭的聲響。大麥被水沖走,小麥也變黑了,富人家爲此歎息,窮人家則傷心哭泣。我的書袋畱在北山的北邊,而東臯草堂依舊在西邊的樹枝西邊。我早早地焚香掃地,緊閉門戶,不願讓泥沙沾到燕子的泥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四月雨景下的社會景象和詩人的生活情境。詩的開頭通過“婬雨寒悽迷”營造出一種隂冷、淒慘的氛圍,同時“邊軍夜歸聞鼓鼙”暗示了戰爭的存在和不安定。接下來,“大麥漂流小麥黑,富家歎息貧家啼”對比了富家和貧家麪對災害的不同反應,突出了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民生的艱難。詩的後半部分,詩人描述了自己書囊畱滯、草堂所在的位置,以及自己早早閉戶,防止泥沙沾染燕泥的情景,表現出詩人對平靜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深沉,通過對自然景象和社會現實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民生疾苦的關注和對和平生活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