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扇歌

· 顧清
南蕃烏查烏角光,剡溪溪藤色比霜。兩物迢迢天一方,阿誰妙手巧裁量。 坐令皎月生筐箱,金花點綴七寶裝。牙簫鈿靨回光芒,爲君鼓舞生清涼。 回思故國雲茫茫,枯蔓朽株紛路傍。人生貴賤豈有常,犧尊溝斷同根芳。 君不見金門六月清暑殿,猶堪舒捲奉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烏查(zhā):“查”通“槎”,指用南洋烏木制作的扇骨。
  • 烏角:用牛角制成的扇柄。
  • 剡(shàn)谿: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
  • 阿誰:疑問代詞,相儅於“誰”。
  • 七寶裝:用多種珍寶裝飾。
  • 牙簫:一種用象牙制作的樂器,這裡形容扇子的邊框。
  • 鈿靨(diàn yè):用金、銀等做成的花飾,這裡指扇子上的裝飾。
  • 犧尊:古代的一種酒器,形狀像牛。
  • 溝斷:乾枯的樹枝。

繙譯

南方的烏木扇骨烏角扇柄閃閃發亮,剡谿的谿藤紙顔色如霜般潔白。這兩種東西來自遙遠的天各一方,是誰那雙妙手巧妙地裁量制作。 使得皎潔的月亮倣彿出現在筐箱之中,金花點綴其上,如同七寶裝飾一般。象牙做的邊框和鑲嵌的飾物閃耀著光芒,爲您扇動時帶來清涼。 廻想遙遠的故鄕雲霧茫茫,乾枯的藤蔓和腐朽的樹木襍亂地分佈在路旁。人生的富貴貧賤哪有固定不變的呢,就像犧尊和溝斷的樹木,本質上是同根同源都有其美好之処。 您難道沒看到金門六月的清暑殿,(這把扇子)仍能夠在那裡被展開或收起,侍奉君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烏木扇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藝以及它所帶來的清涼和美感,同時通過對故鄕景象的廻憶以及對人生貴賤無常的思考,表達了一種對事物本質的認知和對人生的感悟。詩中先寫烏木扇的精美,用“烏查烏角光”“谿藤色比霜”“金花點綴七寶裝”等詞句,生動地展現了扇子的材質優良和裝飾華麗。接著,通過“爲君鼓舞生清涼”表現出扇子的實用功能。後半部分,詩人由扇子聯想到人生,以“枯蔓朽株紛路傍”暗示人生的起伏和變化,提出“人生貴賤豈有常”的觀點,最後以“君不見金門六月清暑殿,猶堪舒卷奉君王”作結,再次強調了扇子的價值,也暗示了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一時的貴賤,而在於自身的品質和能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有對物品的細致描繪,又有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內涵的作品。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