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學士先生所種二柏樹歌

· 顧清
君不見劉保齋、柯竹巖,一時名聲齊斗南。文鵷孔翠赤霄上,遺蹟世人爭竦瞻。 玉堂之南雙翠柏,傳是竹巖先生手所植。我來撫玩不忍去,樹底猶疑有行跡。 憶初種來今幾年,高標已見摩雲天。雨淋日炙長苔蘚,虯鬚龍甲皆蒼然。 斜陽獨立雙樹陰,寒天老氣轉蕭森。丈夫有作期百世,此物豈異甘棠林。 我歌雙柏篇,繼彼角弓吟。古人已恨材難用,何處悠悠語此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文鵷(yuān):鳳凰一類的鳥。
  • 竦(sǒng)瞻:恭敬地瞻仰。
  • 虯(qiú)須:捲曲的鬍鬚。
  • 龍甲:這裏指樹皮像龍的鱗片。
  • 蕭森:形容草木凋零衰敗。

翻譯

您沒聽說過劉保齋、柯竹巖嗎?他們當時的名聲在南方可謂不相上下。他們如同鳳凰孔雀翱翔在赤霄之上,他們的遺蹟被世人爭相恭敬地瞻仰。 在玉堂的南面有兩棵翠柏,傳說是柯竹巖先生親手所種植。我前來觀賞撫摸,不捨得離去,在樹底似乎還能感覺到先生的行跡。 回憶起初種植到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年,高大的樹標已經高聳直入雲天。經過雨水沖刷和陽光暴曬,樹上長滿了苔蘚,捲曲的樹枝和像龍鱗般的樹皮都呈現出蒼然的姿態。 在斜陽下獨自站在兩棵樹的樹蔭下,寒冷的天氣中,古老的氣息轉而變得凋零衰敗。大丈夫有所作爲是期望能流傳百世,這兩棵柏樹難道不同於那甘甜的棠梨樹嗎? 我歌唱這兩棵柏樹的篇章,繼承那《角弓》的吟詠。古人已經遺憾人才難以被任用,在何處能悠然地表達出這種心情呢?

賞析

這首詩以劉保齋、柯竹巖的名聲起筆,引出柯竹巖所種的兩棵柏樹,通過對柏樹的形態、經歷的描寫,表達了對柯竹巖的敬仰以及對人生有所作爲、人才得以任用的期望。詩中描繪柏樹高大參天,經雨曬而苔蘚叢生、枝幹蒼然,營造出一種古老、滄桑的氛圍。在雙樹陰下,詩人感受到寒天老氣的蕭森,進而聯想到大丈夫應追求百世之業,而柏樹也如同甘棠林一般具有象徵意義。最後,詩人通過歌唱雙柏篇,繼承《角弓》的吟詠,抒發了古人對人才難用的遺憾以及自己對此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深沉,借柏樹表達了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