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早發

山城撾鼓四更時,官道蕭蕭馬正嘶。 霜重敝貂寒透骨,月明啼雁迥生思。 長風遊子驅千里,喬木微禽羨一枝。 坐損紅顏成底事,吳山楚水轉相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沭陽:地名,今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
  • 撾鼓:敲鼓,這裏指更鼓聲。
  • 四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爲五更,四更大約是凌晨1點到3點。
  • 官道:官方修建的道路,這裏指大道。
  • 蕭蕭:形容馬嘶聲。
  • 敝貂:破舊的貂皮大衣。
  • 迥生思:遠生思,指思緒遙遠。
  • 長風遊子:指遠行的旅人。
  • 喬木微禽:高大的樹木和微小的鳥兒,比喻自己微不足道。
  • 羨一枝:羨慕一枝之棲,指渴望安定的生活。
  • 坐損紅顏:指因久坐而使容顏憔悴。
  • 吳山楚水:泛指江南地區,這裏指詩人的故鄉。
  • 相嗤:相互嘲笑。

翻譯

山城中的更鼓聲在四更時分響起,大道上馬兒正發出蕭蕭的嘶鳴。 霜重使得破舊的貂皮大衣也透骨寒冷,月光下啼叫的大雁讓思緒飄向遠方。 長風中的遊子驅車千里,而我這微不足道的人卻羨慕那高樹上的小鳥一枝之棲。 久坐使得容顏憔悴,這究竟是爲了什麼?我的故鄉吳山楚水之地,人們或許正在相互嘲笑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沭陽早發的情景,通過「山城撾鼓」、「官道蕭蕭」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寂冷清的氛圍。詩中「霜重敝貂寒透骨」一句,既表達了寒冷的天氣,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淒涼。後兩句「長風遊子驅千里,喬木微禽羨一枝」則通過對比,抒發了詩人對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對漂泊生活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

趙完璧

明山東膠州人,字全卿,號雲壑,又號海壑。由貢生官至鞏昌府通判。工詩,多觸事起興,吐屬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