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寺

石橋路轉虎溪流,古寺江天物外幽。 清梵每傳雲壑響,長林不鎖篆煙浮。 白蓮香斷陶潛社,明月寒生庾公樓。 邀瀑捫蘿無已日,僧歸嶽頂問重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梵:指寺廟中的誦經聲。
  • 雲壑:雲霧繚繞的山谷。
  • 篆煙:指香爐中升起的細長煙縷,形狀如篆書。
  • 陶潛社: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居住的地方,這裏借指隱居之地。
  • 庾公樓:指庾信的樓閣,庾信是南朝梁的文學家,這裏借指高雅的文化場所。
  • 捫蘿:攀援藤蘿。

翻譯

石橋蜿蜒,通往虎溪流淌的地方,古老的寺廟在江天之間顯得格外幽靜。 寺廟中的誦經聲常常在雲霧繚繞的山谷中迴響,長長的林木間,香爐的煙縷不曾鎖住,自由飄浮。 白蓮花的香氣已經消散,如同陶淵明隱居的地方,明月下的寒意在庾信的樓閣中顯得更加深沉。 邀請瀑布,攀援藤蘿,這樣的日子沒有盡頭,僧人歸去嶽頂,詢問何時再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東林寺的幽靜景緻,通過「石橋」、「虎溪」、「古寺」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遠離塵囂的自然畫卷。詩中「清梵每傳雲壑響」和「長林不鎖篆煙浮」兩句,巧妙地以聲音和視覺元素,傳達出寺廟的寧靜與超脫。後兩句則通過「白蓮香斷」和「明月寒生」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已非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歐璞持

歐璞持,順德人。明思宗崇禎十三年(一六四〇)特榜舉人。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六。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