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次和胡豹生

寒煖春風曾已轉,朝昏春夢若爲尋。 草縈有伴遊堤屐,雨潤無弦掛壁琴。 飄盡花心存別恨,留將鶯語急知音。 便從永日朱明令,逸老長依綠樹陰。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煖(nuǎn):寒暖,指天氣的變化。
  • 朝昏:早晨和黃昏,指時間的流逝。
  • 春夢:春天的夢境,常用來比喻美好而短暫的時光或幻想。
  • 草縈:草纏繞。
  • 遊堤屐:在堤岸上游玩時穿的木屐。
  • 掛壁琴:掛在牆上的琴,比喻閒置不用的樂器。
  • 花心:花蕊,這裏比喻美好的事物。
  • 鶯語:黃鶯的叫聲,常用來形容春天的聲音。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這裏指能理解詩人心境的人。
  • 朱明:指夏天。
  • 逸老:隱逸的老人。
  • 綠樹陰:綠樹下的陰涼處。

翻譯

春天的寒暖交替已經轉換,早晨和黃昏的春夢又該如何追尋。 草叢中有伴兒穿着木屐遊堤,雨滋潤着牆上掛着的無絃琴。 花心飄盡留下別樣的遺憾,黃鶯的叫聲急切地尋找知音。 隨着夏日的到來,我這隱逸的老人將長久地依偎在綠樹的陰涼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轉瞬即逝的景象,以及詩人對春去夏來的感慨。詩中,「寒煖春風」與「朝昏春夢」形成對比,表達了時間流逝的無情和美好時光的短暫。後句通過「草縈遊堤屐」和「雨潤掛壁琴」的意象,進一步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來象徵生活的美好與閒適。結尾的「逸老長依綠樹陰」則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歐璞持

歐璞持,順德人。明思宗崇禎十三年(一六四〇)特榜舉人。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六。 ► 5篇诗文

歐璞持的其他作品